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牵绊
挽牵
牵裳
牵吟
缠牵
牵攀
牵犊
牵牛星
牵世
牵拽
勾牵
牵迫
牵心
一牵
牵手
《國語辭典》:牵绊(牽絆)  拼音:qiān bàn
惦念、羁绊。如:「她总认为自己多病的身体是丈夫事业发展的牵绊。」《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此去蒲州千里之遥,路上盗贼生发,独马单身,尚且难走,况有小娘子牵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若不离了尘埃,怎能免牵绊。」
《漢語大詞典》:挽牵(挽牽)
牵引;拉纤。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晚益肥,腹缓及膝,奋两肩若挽牵者乃能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海运:“诚以风柔之时,出并海之道,汛期不爽,占候不失,即千艘万櫓,保无他患,可以接济京储,羽翼漕河,省换牵之力,免守帮之苦。”
分類:牵引拉纤
《國語辭典》:牵裳(牽裳)  拼音:qiān cháng
牵拉衣裳。三国时,魏文帝要将冀州的十万户百姓迁徙到河南,魏国侍中辛毗反对,拉住魏文帝的衣裳奏谏。见《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传》。后用以指直言极谏。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怪当朝无肯攀庭槛,又谁个敢牵裳。」
《漢語大詞典》:牵裾(牽裾)
(1).牵拉着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横枝斜綰袖,嫩叶下牵裾。”
(2).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要从 冀州 迁十万户到 河南 去,群臣上谏,不听。 辛毗 再去谏, 曹丕 不答而入内,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北齐书·孙腾传:“ 孙腾 牵裾之诚,有足称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三:“已悲事与牵衣别,敢谢人嘲折槛愚。”
《漢語大詞典》:牵吟(牽吟)
引动诗兴。 唐 李中 《海城秋日书怀寄胊山孙明府》诗:“青云展志知何日?皓月牵吟又入秋。” 唐 孙鲂 《春苔》诗:“底物最牵吟,秋苔独自寻。”
分類:引动诗兴
《國語辭典》:缠牵(纏牽)  拼音:chán qiān
纠缠牵累。《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分類:束缚牵制
《漢語大詞典》:牵攀(牽攀)
(1).犹牵缠。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七:“人生百岁间,苦乐相牵攀。”
(2).牵拉。 唐 杜甫 《彭衙行》:“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分類:牵拉牵缠
《分类字锦》:牵犊(牵犊)
墉城集仙录黑山仙人犊子者邺人也常居黑山采松子茯苓饵之已数百年莫知其姓名常乘犊时人号为犊子时壮时老时丑时美来往阳都酒家酒家女悦之遂相奉侍一旦女随犊子出取桃一宿而返得桃甚多连叶甘美异于常桃邑人伺其去时出门二人共牵犊耳而走其速如飞人不能追如是且还复在市人数十年夫妇俱去后有见在潘山之下冬卖桃枣焉
分类:
《國語辭典》:牵牛星(牽牛星)  拼音:qiān niú xīng
星名。为西方的天鹰座α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清。赵翼《陔馀丛考。卷四二。男人女名女人男名》:「又《癸辛杂识》:『黄姑星即牵牛星,与织女相对,则黄姑不可谓之女星也。』」也称为「牛郎」、「黄姑」。
《國語辭典》:牛郎织女(牛郎織女)  拼音:niú láng zhī nǚ
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传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天衣。嫁给牛郎后,荒废织事,天帝大怒。责令织女与牛郎分离,只准两人于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见明。冯梦京《月令广义。卷一四。七月令。日次。一年一会》引《小说》。后比喻分离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妻或情侣。
《漢語大詞典》:牵世(牽世)
为世俗所牵拘。语出 汉 邹阳 《狱中上梁孝王书》:“此二国岂拘於俗,牵於世,繫奇偏之辞哉!”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牵世婴时网,驾言远徂征。”
分類:世俗牵拘
《漢語大詞典》:牵拽(牽拽)
见“ 牵曳 ”。
《漢語大詞典》:牵曳(牽曳)
亦作“ 牵拽 ”。
(1).牵拉;拖带。后汉书·申屠刚传:“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於前,羣臣莫敢正言。”宋书·谢灵运传:“今虚声为罪,何酷如之……诚復内省不疚,而抱理莫申,是以牵曳疾病,束骸归欵。”法苑珠林卷二一:“故遣迎上像,初在举数人可举,今加以壮夫数十,确不移处,后更足以事力輲车牵拽,仅得上船。”《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汝便将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背后 魏 兵赶到,牵拽不动,扛抬不去。”
(2).犹牵制。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令 魏能 ……等渐那向东,傍城寨牵拽,如此则 契丹 必有后顾之忧,未敢轻议悬军深入。”
(3).犹言东拉西扯。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扳今掉古,牵曳不休,令人不耐。”
《國語辭典》:勾牵(勾牽)  拼音:gōu qiān
勾引、引起。宋。杨无咎〈玉烛新。荒山藏古寺〉词:「判不寐、勾牵幽思。谁伴我、香宿蜂媒,光浮月亮。」
分類:牵挂牵连
《漢語大詞典》:牵迫(牽迫)
犹紧迫。 唐 杜甫 《望岳》诗:“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宋 欧阳修 《与王郎中》:“盖以唐书甫了,初谓遂得休息,而却送本局写印本,一字之误,遂传四方,以此须自校对,其劳苦牵迫,甚於书未成时。”
分類:紧迫
《漢語大詞典》:牵心(牽心)
(1).关心;挂心。 唐 李中 《送黄秀才》诗:“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茅盾 《子夜》十九:“这书,这枯花, 吴荪甫 今回是第三次看见了,但和上两次一样,今回又是万事牵心,滑过了注意。”
(2).牵动心绪。 宋 苏舜钦 《使风》诗:“长风天外来,十幅健帆开。仰首飞云合,牵心翠竹回。”
《漢語大詞典》:一牵(一牽)
表数量。用于牛、羊、猪等牲畜。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海马 周三 当下大喜,便吩咐在山寨里备了一只大猪,一牵肥羊,一大罈酒。”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 杜预 注:“牵谓牛、羊、豕。” 孔颖达 疏:“牛、羊、豕可牵行,故云牵谓牛、羊、豕也。”
分類:数量牲畜
《国语辞典》:牵手(牵手)  拼音:qiān shǒu
1.手牵著手。如:「他们牵手漫步在夕阳下。」
2.闽南方言。指妻子。源出于早期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的婚俗,称男女成婚为「牵手」,离婚为「放手」。连雅堂《台湾语典。卷三。牵手》:「谓妻也,土番娶妇,亲至妇家,携手以归;沿山之人习见其俗,因谓妻曰牵手。」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番俗」:「意合,女出而招之同居,曰牵手」、「既成配偶,名曰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