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牢落  拼音:láo luò
1.稀疏。唐。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
2.荒凉、寂静。《文选。左思。魏都赋》:「临菑牢落,鄢郢丘墟。」
3.孤独落寞。《文选。陆机。文赋》:「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國語辭典》:牢愁  拼音:láo chóu
忧愁。宋。刘克庄 次韵实之春日诗:「牢愁余发五分白,健思君才十倍多。」
分類:忧愁忧郁
《國語辭典》:牢笼(牢籠)  拼音:láo lóng
1.关鸟兽动物的器具。也作「劳龙」。
2.引申为涵盖、包括。《文选。左思。魏都赋》:「经始之制,牢笼百王。」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也作「劳笼」。
3.比喻束缚、控制。如:「他不为旧礼教所牢笼。」
4.骗人的圈套。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牢笼巧设美人局,美人原不是心腹。」
5.笼络。《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
6.掩盖、盖过。《周书。卷四一。庾信传》:「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
《漢語大詞典》:牲牢
犹牲畜。诗·小雅·瓠叶序:“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饔餼,不肯用也。” 郑玄 笺:“牛羊豕为牲,繫养者曰牢。”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司门转致乎牲牢之繫,小胥专达乎悬位之使。” 金 元好问 《致乐堂记》:“故牲牢不加于菽水,三釜无羡乎万钟。”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文靖:“公家训云:祭墓无以牲牢,惟以蔬果代之。”
分類:牲牢牲畜
《國語辭典》:坚牢(堅牢)  拼音:jiān láo
坚固牢靠。汉。王符《潜夫论。务本》:「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宋。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之二:「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分類:坚牢牢固
《國語辭典》:牢骚(牢騷)  拼音:láo sāo
抑郁不平。《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这两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入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骚不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是酒酣耳热的时候,仲翔又在窘乡,便发出无限牢骚,无非是骂官场的话。」
《國語辭典》:太牢  拼音:tài láo
1.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汉。王充《论衡。自纪》:「且礼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须。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
2.牛的别名。《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國語辭典》:蒲牢  拼音:pú láo
古代传说中的野兽。《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句下唐。李善。注:「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五:「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
《漢語大詞典》:牢辞(牢辭)
坚决辞谢。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若以游艺请,则牢辞固拒,如不愿闻。”
《國語辭典》:牢城  拼音:láo chéng
监狱。《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若持杖罪不至死者,仍刺隶千里外牢城。」
《漢語大詞典》:虎牢
古邑名。 春秋 时属 郑国 ,旧城在今 河南 荥阳 汜水镇 。形势险要,历代为军事重镇。 汉 初于此置 成皋县 。穆天子传卷五:“有虎在於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曰 高奔戎 请生搏虎,必全之,乃生搏虎而献之天子。天子命为柙,而畜之 东虢 ,是曰 虎牢 。”按, 唐 讳“虎”,曾改作“武牢”或“兽牢”,后复旧称。
《國語辭典》:少牢  拼音:shào láo
祭祀时只用羊、豕二牲,此二牲即称为「少牢」。《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夙兴夜处』,言于祔庙之祝;『多福无疆』,布于少牢之馈。」也称为「中牢」。
《國語辭典》:太牢  拼音:tài láo
1.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汉。王充《论衡。自纪》:「且礼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须。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
2.牛的别名。《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國語辭典》:不牢  拼音:bù láo
1.不坚固。如:「扣子钉不牢」、「邮票贴不牢」。
2.多病不健康。《红楼梦》第八二回:「千愁万绪,堆上心来。想起自己身子不牢,年纪又大了。」
《國語辭典》:牢盆  拼音:láo pén
用于熬煮制盐的器具。《史记。卷三○。平准书》:「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宋。柳永〈煮海歌〉:「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國語辭典》:牢记(牢記)  拼音:láo jì
牢牢地记住、切实记住。如:「牢记在心」。《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后主牢记入席。酒将微醉,昭又问曰:『颇思蜀否?』后主如郤正之言以对。」《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你须牢记老拙今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