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牢骚(牢騷)  拼音:láo sāo
抑郁不平。《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这两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入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骚不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是酒酣耳热的时候,仲翔又在窘乡,便发出无限牢骚,无非是骂官场的话。」
《國語辭典》:发牢骚(發牢騷)  拼音:fā láo sāo
向人倾吐心中的不满和怨恨。如:「他有不愉快却不明说,老喜欢在背后发牢骚。」
《国语辞典》:满肚牢骚(满肚牢骚)  拼音:mǎn dù láo sāo
一肚子牢骚。比喻非常、极度的抑郁不平。如:「他在连续假日中值班,满肚牢骚。」《大马扁》第九回:「所以当时北京风气初开,都闻得保国会三字来相从附,整整有几十人之多,过半是候补马差人员,未有官职,满肚牢骚的。」
《国语辞典》:牢骚满腹(牢骚满腹)  拼音:láo sāo mǎn fù
满肚子埋怨不平的情绪。如:「眼高手低的人总是牢骚满腹,什么都看不惯。」
《国语辞典》:大发牢骚(大发牢骚)  拼音:dà fā láo sāo
不停地抱怨。《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冯主事大发牢骚,说:『我们这位老师,做官做得忒精明了。』」
分类:不停抱怨
《國語辭典》:满腹牢骚(滿腹牢騷)  拼音:mǎn fù láo sāo
形容心情抑郁,一肚子怨言。《文明小史》第五回:「柳知府起先是满腹牢骚,诸事都不在他心上,如今停了几天,也就渐渐的平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