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诏狱(詔獄)  拼音:zhào yù
奉诏囚禁犯人的地方。《汉书。卷四。文帝纪》:「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圣旨不许程詹事阅卷,与唐寅俱下诏狱问革。」
《國語辭典》:系狱(繫獄)  拼音:xì yù
囚禁在监狱。《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及贤病笃,弘竟坐宗庙事系狱,罪未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院判府判俱惊道:『何事系狱?』」
分類:囚禁牢狱
《國語辭典》:下狱(下獄)  拼音:xià yù
入牢狱。《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贯高等谋逆发觉,逮捕高等,并捕赵王教下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今李乙被杀,未获凶身,故此遭诬下狱。」
分類:下狱牢狱
《漢語大詞典》:夏台(夏臺)
(1). 夏 代狱名。又名 均台 。在今 河南省 禹县 南。史记·夏本纪:“ 桀 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 汤 而囚之 夏臺 。” 司马贞 索隐:“狱名, 夏 曰 均臺 。 皇甫謐 云‘地在 阳翟 ’是也。”《淮南子·本经训》:“ 汤 乃以革车三百乘,伐 桀 於 南巢 ,放之 夏臺 。”
(2).代指牢狱。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邓拓 《赠边区参议会诸老步皓青老人原韵》之三:“快当铁骑 夏臺 日,喜得 赵 符 恒岳 阿。”
《漢語大詞典》:圄空
牢狱空着。谓国家治理得好,无人犯罪。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昔 周公 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隆。”
《國語辭典》:请室(請室)  拼音:qīng shì
监狱、监牢。《汉书。卷四十九。爰盎传》:「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请室。」《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國語辭典》:内监(內監)  拼音:nèi jiān
1.清制,监狱分内、外监。强盗及斩绞等重犯均入内监。因设于监狱深处,故称为「内监」。《清史稿。卷一四四。刑法志》:「各监有内监以禁死囚,有外监以禁徒、流以下,妇人别置一室,曰女监。」
2.看守内监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第四八回:「从定罪那天起,他家里便弄尽了神通,先把县署内监买通了。」
《國語辭典》:内监(內監)  拼音:nèi jiàn
宦官、太监。《红楼梦》第一六回:「早见六宫都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漢語大詞典》:天狱(天獄)
(1).天然的牢狱。亦喻地形的险恶。三国志·魏志·孙资传“进 放 爵 西乡侯 , 资乐阳亭侯 ”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昔 武皇帝 征 南郑 ,取 张鲁 , 阳平 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 夏侯渊 军,数言‘ 南郑 直为天狱。’” 唐 元结 《闵荒诗》:“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
(2).天上的监狱。古代星占家以天象附会人事,故有此称。晋书·天文志上:“参十星……又为天狱,主杀伐。”
《國語辭典》:下室  拼音:xià shì
1.内室。《仪礼。既夕礼》:「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礼记。丧大记》:「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
2.下狱。《南史。卷五九。江淹传》:「名臣之羞,史迁下室。」
《漢語大詞典》:官狱(官獄)
官府的牢狱。 汉 焦赣 《易林·睽之咸》:“三牛五牂,重明作福,使我有得,疾人官狱,忧在心腹。”《汉书·刑法志》:“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讞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
分類:官府牢狱
《漢語大詞典》:缠索(纏索)
绳索。《淮南子·说林训》:“予拯溺者金玉,不若寻常之缠索。”引申为牢狱。韩非子·说疑:“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藪泽巖穴之间,或在囹圄緤紲缠索之中。”
分類:绳索牢狱
《漢語大詞典》:死牢
(1).为宴飨而宰杀的牲畜。对生牢而言。周礼·秋官·掌客:“其死牢如飱之陈。”
(2).关押死囚的牢狱。
《漢語大詞典》:沮洳场(沮洳場)
低下阴湿的地方。借指牢狱。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國語辭典》:累绁(纍紲)  拼音:léi xiè
原指拘系犯人的绳索。后比喻监狱。《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也作「缧绁」。
《國語辭典》:累绁(累紲)  拼音:léi xiè
古代用来拘系犯人的黑绳。后比喻监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哉!」也作「缧绁」。
《漢語大詞典》:重狴
幽深的牢狱。 唐 刘禹锡 《白太守行》:“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
分類:幽深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