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牛迹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六〈鳞介部八·鲔鱼〉~4293~2~
「夫牛蹄之涔,不生鳣鲔。」东汉·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

例句

但用须弥藏芥子,安知牛迹笑东溟。 李群玉 规公业在净名得甚深义仆近获顾长康月宫真影对戴安道所画文殊走笔此篇以屈瞻礼

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罗隐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典故
牛继马


《晋书》卷六〈中宗元帝纪〉~57~
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典故
相关人物
李吉甫
 
李德裕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李德裕列传〉~5327~
李德裕字文饶,元和宰相吉甫子也。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帝为太子时,已闻吉甫名,由是顾德裕厚,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德裕建言:「旧制,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开元中,诃督尤切,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是等无佗材,直泄漏禁密,交通中外耳。请白事宰相者,听至中书,无辄诣第。」帝然之。再进中书舍人。未几,授御史中丞。始,吉甫相宪宗,牛僧孺、李宗闵对直言策,痛诋当路,条失政。吉甫诉于帝,且泣,有司皆得罪,遂与为怨。吉甫又为帝谋讨两河叛将,李逢吉沮解其言,功未既而吉甫卒,裴度实继之。逢吉以议不合罢去,故追衔吉甫而怨度,摈德裕不得进。至是,间帝暗庸,訹度使与元稹相怨,夺其宰相而己代之。欲引僧孺益树党,乃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俄而僧孺入相,由是牛、李之憾结矣。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汉·司马子长(迁)《报任少卿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唐·李善注:「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

例句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李宣远 近无西耗

典故
牛衣卧
 
牛衾泪

相关人物
王章

参考典故
王章泣恨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章免官。成帝立,徵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今疾病困,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例句

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 刘禹锡 谪居悼往二首

无灯假贫女,有泪沾牛衾。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白居易 涧底松

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然襄阳曩事历历在目

我寝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罗隐 寄袁皓侍郎

典故
牛山何必独沾衣
 
牛山凝咽
 
牛山沾洒
  
牛山沾衣
 
神州泪不向牛山滴


《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63~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韩诗外传》卷十~49~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苙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例句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李白 古风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典故
牛衅钟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卷一《梁惠王上》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例句

问牛悲衅钟,说彘惊临牢。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典故
牛衣涕零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徵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唐·颜师古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
典故 
牛医黄叔度

相关人物
黄宪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黄宪〉~744~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
典故

《史记》卷三〈殷本纪〉~05~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酒池在卫州卫县西二十三里。太公六韬云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馀人为辈。」
《韩诗外传》卷四~49~
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君子闻之曰:「天之命矣!」诗曰:「昊天太怃,予慎无辜!」
典故
骑土牛

相关人物
州泰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邓艾传》
「艾州里时辈南阳州泰,亦好立功业,善用兵,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景元二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壮侯。」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说》:「司马宣王镇宛,潜数遣诣宣王,由此为宣王所知。及征孟达,泰又导军,遂辟泰。泰频丧考、妣、祖,九年居丧,宣王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为新城太守。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众宾咸悦。」

例句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泰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李白 赠宣城太守悦

典故
相关人物
牛郎
 
织女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
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例句

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 陆畅 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

典故
三朝已食牛
 
乳虎气食牛
 
于菟食牛
   
食牛意气
 
食牛量


《艺文类聚》卷九十〈鸟部上·鸿〉~56~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也。
《新校本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
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淑周楚之丰烈兮,超既离虖皇波,因江潭而记兮,钦吊楚之湘累。

例句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杜甫 徐卿二子歌

典故
牵牛南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九《渭水》
水上有梁,谓之渭桥,秦制也,亦曰横门桥。秦始皇作离宫于渭水南北,以象天宫。故《三辅黄图》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度以法牵牛。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欲通二宫之间,故造此桥。(据《国学基本丛书》本)

例句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李义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典故
相关人物
封君达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传·甘始传》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甘始、元放、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君达号『青牛师』。凡此数人,皆百馀岁及二百岁也。」唐·李贤注引《汉武帝内传》:「封君达,陇西人。初服黄连五十馀年,入鸟举山,服水银百馀年,还乡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闻有病死者,识与不识,便以要閒竹管中药与服,或下针,应手皆愈。不以姓名语人。闻鲁女生得五岳图,连年请求,女生未见授。并告节度。二百馀岁乃入玄丘山去。」

例句

柱史从来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储嗣宗 山邻

白玉先生多在市,青牛道士不居山。 曹邺 偶题

《漢語大詞典》:蹄涔
亦作“蹏涔”。 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迹中,言其小也。”后以“蹄涔”指容量、体积等微小。 晋 郭璞 《注〈山海经〉叙》:“蹏涔之游,无以知絳虯之腾。” 唐 蒋贻恭 《咏虾蟆》:“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清 焦袁熹 《经生歌》:“蹄涔之水,不生沦涟;覆簣之山,那有云烟?”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浮芥舟於蹏涔之水,不復忆天下有四海涛者也。”
《漢語大詞典》:牛李
(1). 唐文宗 时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称。新唐书·李逢吉李宗闵等传赞:“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新唐书·李德裕传:“﹝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树党,乃出 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结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牛李之党:“ 唐 人指 牛 李 之党,谓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书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为‘牛李’,非盗谓何?虽欲为 德裕 讳,然非其实矣。”
《國語辭典》:牛马走(牛馬走)  拼音:niú mǎ zǒu
走,仆役。牛马走指为人掌牛马的仆役。为自谦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出:「生事从牛马走。功名未啧时人口。腰间留得剑光寒。冲星斗。」
《漢語大詞典》:牛山泪(牛山淚)
见“ 牛山叹 ”。
《國語辭典》:牛山叹(牛山歎)  拼音:niú shān tàn
齐景公登牛山,北临国城,而感叹年华不能长久,人终有一死的故事。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比喻不知满足,自寻烦恼。晋。陆机〈齐讴行〉:「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
《漢語大詞典》: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 严子 ;牛衣病卧,肯泣 王章 ?”参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医儿(牛醫兒)
牛医之子。喻出身微贱而有声望的人。典出后汉书·黄宪传:“世贫贱,父为牛医……同郡 戴良 才高倨慠,而见 宪 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復从牛医儿来邪?’” 清 汪懋麟 《赠徐赞善》诗:“荐达收器用,此心原大公。甘媿牛医儿,不屈矜高风。”
《國語辭典》:牛饮(牛飲)  拼音:niú yǐn
1.像牛一样俯身而饮。《论衡。语增》:「以酒为池,牛饮者三千人。」
2.豪饮、狂饮。如:「昨夜一群人牛饮,喝掉了二箱啤酒。」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气食牛(氣食牛)
比喻少年气盛。语出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贵客皆回头。”
分類:少年气盛
《漢語大詞典》: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 李东阳 《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噍啁。”参见“ 吞牛 ”。
《國語辭典》:吞牛  拼音:tūn niú
比喻意气极盛。宋。王十朋〈潘岐哥〉诗:「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
《漢語大詞典》:青牛道士
汉 方士 封君达 的别号。后汉书·方术传下·封君达“ 君达 号‘青牛师’” 李贤 注引汉武帝内传:“ 封君达 , 陇西 人。初服黄连五十餘年,入 鸟举山 ,服水银百餘年,还乡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是知 青牛道士 ,更延将尽之命; 白鹿真人 ,能生已枯之骨。” 唐 裴铏 《传奇·封陟》:“我所以恳恳者,为是 青牛道士 之苗裔。况此时一失,又须旷居六百年,不是细事。”
分類:方士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