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逼齿(逼齒)
指因寒冷或害怕而牙齿打冷颤。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 英布 ﹞轮一柄明如雪、快如风、沁心寒、逼齿冷、纯钢打就的宣花蘸金斧。”
《漢語大詞典》:豁牙
(1).器物边口的残破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门框被牲口啃了好些个豁牙。”
(2).指人的牙齿残缺。
《漢語大詞典》:齱齵
左右牙齿不正。说文·齿部:“齱,齱齵,齿不正也。”亦以形容参差不齐。 唐 卢仝 《月蚀诗》:“汝若蚀开齱齵轮,御轡执索相爬鉤。”一本作“ 齟齬 ”。
《漢語大詞典》:齿错(齒錯)
如牙齿上下交错。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而 广西 之 太平 与 广东 之 钦廉 、 云南 之 广南 诸郡,尤綰三省之口,为 中国 出兵之户。其地与 交南 相齿错,故其选人尤重于他郡。”
《國語辭典》:涅齿(涅齒)  拼音:niè chǐ
把牙齿染黑。如:「古代的日本宫装妇女,有涅齿的装饰习俗。」
分類:牙齿
《漢語大詞典》:岁口(歲口)
方言。牲口的年龄。因从牲口的牙齿上能看出其岁数,故称。 扎拉嘎胡 《小白马的故事》:“马的岁口和色气都没写上呢,明天有人上城里,求他们捎去吧。”
《国语辞典》:钢牙(钢牙)  拼音:gāng yá
1.不锈钢制的假牙。如:「旧时人们镶嵌的钢牙不美观,早已被瓷牙取代。」
2.如钢铁般尖硬的牙齿。《三国演义》第二回:「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西游记》第二○回:「白森森的四个钢牙,光耀耀的一双金眼。」
《国语辞典》:嗑瓜子  拼音:kè guā zǐ
1.用牙齿将瓜子壳咬开。
2.游戏时处罚输家的方式。连续托著输家的下巴,使其上下牙齿磕出ㄉㄚ、ㄉㄚ的声音。
《国语辞典》:洗牙  拼音:xǐ yá
一种预防和治疗牙病的方法。用器具和强力水柱将牙齿和牙龈上的秽物去除。
《國語辭典》:咬舌  拼音:yǎo shé
1.说话时舌尖发音不清。《红楼梦》第二○回:「我只保佑著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也作「咬舌子」、「咬舌儿」。
2.咬断舌尖。如:「咬舌自尽」。
《漢語大詞典》:瘪嘴(癟嘴)
缺了牙齿而显得凹入的嘴。如: 张婆子 把瘪嘴儿一撇,说:“你看这叫什么话呢!”
《国语辞典》:齿冠(齿冠)  拼音:chǐ guān
通常用于描述牙齿露出于牙龈上肉眼可见的部分,解剖学上则特指牙本质牙釉质交界线之上的构造。也称为「牙冠」。
《國語辭典》:呲牙  拼音:cī yá
开口。表示有话要说、有意见。《红楼梦》第一六回:「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
分類:露出牙齿
《國語辭典》:倒牙  拼音:dǎo yá
吃东西时牙齿感觉不舒服。
《漢語大詞典》:居牙
锯牙。指猛兽锋利的牙齿。《淮南子·本经训》:“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於是鷙矣。” 高诱 注:“居牙,熊虎之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