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叩齿(叩齒)
(1).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有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 太湖 尾。”
(2).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宋 无名氏 《灯下闲谈·坠井得道》:“道士乃临楹秉简,叩齿焚香。”《水浒传》第七回:“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韩夫人 叩齿礼拜。”
《國語辭典》:编贝(編貝)  拼音:biān bèi
编排整齐的贝壳。常用以形容洁白整齐的牙齿。《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漢語大詞典》:黑齿(黑齒)
(1).古国名。古籍所说不一,已难确指。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黑齿 之国。” 郭璞 注:“黑齿,齿如漆也。”《淮南子·修务训》:“西教沃民,东至 黑齿 。”新唐书·南蛮传下:“羣蛮种类,多不可记,有 黑齿 、 金齿 、 银齿 三种。”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之六:“ 黑齿 雕题 徵鬼籙,赤文緑字詡天书。”
(2).染黑牙齿。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女子既为男子私有之物,但供男子玩弄,故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不惜损坏身体以供男子一日之娱。”
(3).复姓。 唐 有 黑齿常之 。
《漢語大詞典》:发齿(髮齒)
头发和牙齿。借指身体、性命。 三国 魏 曹丕 《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夙夜忧惧,弗敢遑寧,庶欲保全髮齿。”
《漢語大詞典》:病齿(病齒)
牙病;牙齿痛。亦指有病的牙齿。 金 刘迎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诗:“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復后,寸进退还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题跋:“ 冯海粟 先生子 振 题《杨妃病齿图》云:‘ 华清宫 一齿痛; 马嵬坡 一身痛;“ 渔阳 鼙鼓动地来”,天下痛。’”
《漢語大詞典》:齿痕(齒痕)
物体被咬啮后留下的牙齿痕迹。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 徐氏 入一竹丛间,俛而捫地,若有所索,归仍咀嚼……已而视其箱中,齿痕之石甚多。”
《國語辭典》:龋齿(齲齒)  拼音:qǔ chǐ
病名。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及感染某些产酸性细菌,于牙齿不易清洁之处,产生牙菌斑堆积,使牙齿周围残留食物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酸蚀牙齿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产生脱钙现象、窝洞,最后使牙齿崩解之一种牙病。也称为「龋齿症」、「蛀牙」、「齿龋」。
《國語辭典》:龋齿笑(齲齒笑)  拼音:qǔ chǐ xiào
形容妇人巧笑的样子。语本《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國語辭典》:狼牙  拼音:láng yá
1.植物名。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有毒。茎长而直硬,叶互生,每一叶柄有三小叶,花黄色,果实为黑色乾果。可治热气、恶疡。也称为「狼齿」。
2.武器名。在圆球上钉满长钉子,如狼的牙齿一般。并以绳或铁鍊系住圆球,可用力甩出以击杀敌人。
《漢語大詞典》:熨齿(熨齒)
使牙齿感到凉爽或寒冷。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緑香熨齿冰盘果,清冷侵肌水殿风。” 宋 梅尧臣 《和正月六日沈文通学士遗温柑》:“诵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齿。”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井在道旁观音寺,名列水品,色类牛乳,甘冷熨齿。”
《漢語大詞典》:贝齿(貝齒)
(1).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的贝。也称齿贝。 晋 法显 佛国记:“市无屠行及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又出瑇瑁、贝齿、古贝、沉木香。”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国:“以贝齿为货,有金刚、旃檀、鬱金,与 大秦 、 扶南 、 交趾 相贸易。”
(2).像编贝一样洁白整齐的牙齿。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风流无比,吟哦於贝齿朱脣。” 宋 范纯仁 《尹判官墓志》:“ 嗣復 在幼,星眸贝齿,爽如秋隼,一翥千里。”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胡天游 《咏葡萄》:“软谢金刀切,津宜贝齿湝。”
《国语辞典》:发皓齿(发皓齿)  拼音:fā hào chǐ
露出洁白的牙齿。也借指开口唱歌。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四首之二:「雅步袅纤腰,巧笑发皓齿。」《老残游记》第二回:「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漢語大詞典》:去垢
指从某物表面清除脏物
(如从牙齿或金属上)去掉污垢或水锈的动作或过程
《漢語大詞典》:金牙
(1).谓坚固的牙齿。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大有》:“金牙铁齿, 西王母 子。” 唐 李峤 《贺圣躬新牙生表》:“有四营,金牙为寿考之象;有六义,玉齿载神仙之謡。”
(2).指用金或金属镶嵌的假牙。 管桦 《小英雄雨来》:“鬼子把脸上的横丝肉堆起来,露出满口金牙。”
(3).古代 洛阳 城门名。骈雅·释宫:“ 大夏 、 閶闔 、 万春 、 长秋 、 金牙 、 鸿都 、 章臺 、 濯龙 , 洛阳 城门也。”
《漢語大詞典》:上齿(上齒)
(1).长在口腔前部的牙齿。指门齿、犬齿。吕氏春秋·博志:“凡有角者无上齿。”大戴礼记·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2).敬老。上,通“ 尚 ”。齿,指高年。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 孔颖达 疏:“又於乡学习此乡饮酒之礼,令老者居上,故云上齿。”《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諫,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
《國語辭典》:齿决(齒決)  拼音:chǐ jué
用齿咬断肉。《礼记。曲礼上》:「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
分類: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