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诏版
图版
鹤版
刻版
版锸
缩版
在版
筑版
开版
乡版
象版
玉版笺
沙版
歌版
宋版
《漢語大詞典》:诏版(詔版)
见“ 詔板 ”。
《國語辭典》:诏板(詔板)  拼音:zhào bǎn
古代天子的诏书。《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板。」也称为「鹤板」。
分類:诏书诏令
《國語辭典》:图版(圖版)  拼音:tú bǎn
一种描有图形,以铜、锌等金属制成的印刷版。主要用于印制照相图片、插图或表格。
《漢語大詞典》:鹤版(鶴版)
亦作“ 鹤板 ”。 征聘贤士的诏书。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鸞扃停逸,频虚不次之阶;鹤板徵贤,累发非常之詔。” 唐 皎然 《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诗:“云书捧日去,鹤版下天来。” 唐 顾云 《题致仕武宾客嵩山旧隐诗序》:“遥飞鹤版,亲授蒲轩。”参见“ 鹤头板 ”。
《漢語大詞典》:鹤头板(鶴頭板)
即鹤版。隋书·百官志上:“若勑可,则付选,更色别,量贵贱,内外分之,随才补用。以黄纸録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而典以名帖鹤头板。整威仪,送往得官之家。”参见“ 鹤版 ”。
《漢語大詞典》:刻版
见“ 刻板 ”。
分類:刻版
《國語辭典》:刻板  拼音:kè bǎn
1.在木、石、金属板面上雕刻文字、图案,做成印刷用的底版。《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2.比喻固定、呆板而缺乏变化。《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漢語大詞典》:版锸
见“ 版插 ”。
《漢語大詞典》:版插
亦作“ 版臿 ”。
(1).泛指建筑用具。版,筑墙器具。插,同“ 鍤 ”,起土器具。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张守节 正义:“古之行军,常负版插也。”
(2).用作动词。宋史·陶弼传:“ 弼 身先版臿,召僚吏赋役,为土囊千餘置道上,水果从竇入,随塞之。”
《漢語大詞典》:缩版(縮版)
亦作“ 缩板 ”。 谓以索束墙板。版,墙版。《诗·大雅·绵》:“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朱熹 集传:“缩,束也。载,上下相承也。言以索束版,投土筑讫,则升下而上以相承载也。” 唐 吕周任 《泗州大水记》:“缩版为垣,树柳为丽。” 宋 叶适 《赠李秀才顺之》:“行苗存水则,缩板护河源。”
《韵府拾遗 潸韵》:在版
周礼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序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漢語大詞典》:筑版(築版)
即版筑。谓墙板与杵。筑墙,以泥置板夹中,用杵舂实。 宋 苏舜钦 《刘文质墓志》:“公自负筑版,率梟鋭士建小落门寨,开边远甚,詔书嘉之。”
分類:版筑筑墙
《漢語大詞典》:开版(開版)
见“ 开板 ”。
《漢語大詞典》:开板(開板)
(1).亦作“ 开版 ”。开始刊刻印板。 宋 苏轼 《答庞安常书》之二:“如君能著书传后有几?念此便当为作数百字,仍欲送 杭州 开板也。”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宋南渡后:“ 理宗 顾见之曰:‘此画极工緻,可於阁下开版。’竟不问谁笔。”
(2).商店开门营业。《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们再不开板,明天我们可吃啥呀?”
《漢語大詞典》:乡版(鄉版)
指乡试中式的名单。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屡尘乡版之书,不预贤能之选。”参见“ 乡书 ”。
《國語辭典》:乡书(鄉書)  拼音:xiāng shū
家书。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也作「乡信」。
《漢語大詞典》:象版
见“ 象板 ”。
《國語辭典》:象板  拼音:xiàng bǎn
乐器名。用两块片状板,一头以绳子联结而成的乐器。参见「拍板」条。《金瓶梅》第四三回:「内院歌姬,紧按定银筝象板。」
《漢語大詞典》:玉版笺(玉版箋)
即玉版纸。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空揣着题诗玉版笺,织锦香罗帕。” 元 汤式《一枝花·赠草圣》套曲:“括造化攒成赤兔毫,挽沧溟磨彻乌龙墨,灿日月光摇玉版笺,吐烟云香彻紫英石,四宝清奇。”参见“ 玉版纸 ”。
《國語辭典》:玉版纸(玉版紙)  拼音:yù bǎn zhǐ
一种宣纸。质地光洁坚韧。也称为「玉版」。
《漢語大詞典》:沙版
见“ 沙板 ”。
《漢語大詞典》:沙板
(1).亦作“ 沙版 ”。用朱砂涂饰的板壁。楚辞·招魂:“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王逸 注:“以丹沙画饰轩版,承以黑玉之梁,五采分别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沙板金铺,紫柱玉磶。”
(2).树木因地层变动而久埋土中者,称做“阴沉木”。一般多为杉木,故亦称为“沙板”。以其质坚耐久,旧多作制棺材之用。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柟木生 楚 蜀 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榦,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贵州苗 峒出沙板,然彼中不甚贵重。”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谈藪》﹞又谓 平江 大旱,河水涸,居人就河底掘井,得沙板,愈取愈多,亦得沉香者,此则不可晓也。”
(3).指用这种木材制成的棺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亲:“近癸巳年, 吴 之 閶门 宋 姓者,以市 川 贵 祕器为业,俗所谓沙板者是也。”
《漢語大詞典》:歌版
见“ 歌板 ”。
《國語辭典》:歌板  拼音:gē bǎn
乐器名,打击乐器。在歌唱时敲击作为节奏的拍板。由六块或九块长方形木板组成,双手合击板块出声。也称为「拍板」、「的谷板」。
《漢語大詞典》:宋版
指 宋 代雕板印刷的书本。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书贵 宋 版者,点画无讹,鎸刻精好。 宋 版有肥瘦两种。肥者学 颜 ,瘦者学 欧 。行欵疎密,任意不一,而字势皆生动。”参见“ 宋本 ”。
《國語辭典》:宋本  拼音:sòng běn
宋代刊刻的书籍。分为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字体精美,校刊亦极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