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偏行
(1).片面实行。庄子·缮性:“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矣。” 郭象 注:“以一体之所履,一志之所乐,行之天下,则一方得而万方失也。”
(2).单独而行。 汉 徐干 中论·艺纪:“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榦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
(3).独特的操守。后汉书·独行传序:“中世偏行一介之夫,能成名立方者,盖亦众也。”参见“ 独行 ”。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íng
1.独自一人行走。《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唐。卢纶 秋晚山中别业诗:「树老野泉清,幽人好独行。」
2.固执己意以行事。如:「独断独行」、「他做事向来一意独行,不接受别人意见。」
《國語辭典》:独行(獨行)  拼音:dú xìng
志节高尚,不随俗浮沉。《汉书。卷六。武帝纪》:「谕三老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晋书。卷五六。列传。孙楚》:「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
《國語辭典》:偏狭(偏狹)  拼音:piān xiá
心胸狭小,很会计较。如:「做人切不可偏狭。」
《漢語大詞典》:片记(片記)
片面的记载,不全面的记载。魏书·礼志二:“今之取证,唯有《王制》一简,《公羊》一册。考此二书,以求厥旨。自餘经传,虽时有片记,至於取正,无可依揽。”
《漢語大詞典》:主点
主视线与透视面的交点
透镜轴上这样两点中的任一点,这两点的关系是从物体任一点指向一主点的光线将从透镜平行射出,而不通过另一主点
航空照相机的透镜光轴与胶片面的交点
《漢語大詞典》:隅见(隅見)
片面的识见。《茶香室三钞·南海盘陀石》引 明 包汝楫 《南中纪闻》:“又 武当山 ,圣帝金殿,方广不踰二丈,虽容千人,亦復不窄。此目前道塲,明明证据,可破凡夫隅见。”
分類:片面识见
《漢語大詞典》:偏定
片面论定。《汉书·韦玄成传论》:“礼文缺微,古今异制,各为一家,未易可偏定也。”
分類:片面论定
《漢語大詞典》:边执(邊執)
佛教语。五见之一。指执着片面极端的邪见。分为二种。常见,认为我常住不变;断见,认为我可以不受果报。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此二种边执之所以起者,何也?由不识依佗起自性而然也。”亦作“ 边见 ”。《坛经·般若品》:“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絶,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明 袁宏道 《〈八识略说〉叙》:“谓娑婆非城邑者,边见之所执也。” 黄侃 《汉唐玄学论》:“佛説所以独据玄言上流者,正以离去边见耳;一堕边见,虽胜义亦终成土苴而已矣!”
《漢語大詞典》:隅墟
荀子·解蔽:“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海者,拘於虚也。” 王先谦 集解:“释文云:‘虚,本亦作墟。’广雅:‘墟,凥也。’(凥,古‘居’字)。”后因以“隅墟”指片面的见解,一得之见。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艺文书序例:“然而涉猎之士,方且炫博综之才;索隐之功,方且矜隅墟之见。”
分類:片面见解
《國語辭典》:以偏概全  拼音:yǐ piān gài quán
以少数的例證或特殊的情形,强行概括整体。如:「调查取样务必审慎,避免以偏概全,造成误导。」
《漢語大詞典》:詹言曲说(詹言曲説)
烦琐、片面的言论。 清 徐芳 《〈书影〉序》:“其他詹言曲説,戔戔琐琐,又无讥焉。”
《漢語大詞典》:唯理论(唯理論)
认识论中的一派,同“经验论”相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泉源,否认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经验。 毛泽东 《实践论》:“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
《國語辭典》:一隅之见(一隅之見)  拼音:yī yú zhī jiàn
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
分類:片面见解
《漢語大詞典》:一隅之说(一隅之説)
片面的说法;偏见。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李贤 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宋 苏洵 《衡论上·御将》:“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説也,非通论也。”
分類:片面偏见
《漢語大詞典》: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於 元 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詆斥 宋 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漢語大詞典》:一面理
一方面的理由;片面的道理。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第一场:“什么话呢,咱们都是外场人,不能一面理,耍老娘儿们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