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86,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善人爱乐
止欲渴爱
四众爱乐
远离爱欲
善爱声
臧爱亲( 敬皇后 )
王皇后(别称 王神爱 僖 )
毕众爱( 巨平侯 )
门文爱
宗爱( 秦郡公、冯翊王 )
释法瑗( 辛 号 法爱 )
房爱亲
韦爱(字 孝友 )
佛类词典(续上)
爱随眠善人爱乐
止欲渴爱
四众爱乐
远离爱欲
善爱声
其它辞典
华松(字 爱卿 )臧爱亲( 敬皇后 )
王皇后(别称 王神爱 僖 )
毕众爱( 巨平侯 )
门文爱
宗爱( 秦郡公、冯翊王 )
释法瑗( 辛 号 法爱 )
房爱亲
韦爱(字 孝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字爱卿。家本孤微,年十五,从丁恭学《公羊严氏春秋》。后擢为司隶校尉。是时贵戚专权仗势,松闭阁不通私书,不与豪门大族相见,犯奸作恶者,常处以死刑,并上书奏劾马氏三侯。从此群豪敛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1—408 【介绍】: 东晋东莞人。晋末适刘裕。俭朴严正,不为亲属请谒。卒后十二年,刘裕代晋称帝,追谥为敬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412 【介绍】: 即王神爱。东晋琅邪临沂人。晋安帝皇后。王献之女,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纳为太子妃。安帝即位,立为后。卒谥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东平须昌人。毕众敬弟。随兄入魏,封巨平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汲郡山阳人。早孤,供养伯父母,以孝谨闻,伯父亡,服未终,伯母又亡,居丧持服六年,哀毁骨立,乡人标其孝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 【介绍】: 北魏人。以罪为阉者。太武帝时为中常侍,封秦郡公。天性险暴,诬告太子晃近臣仇尼道盛至死,晃忧死。太武帝悼念太子晃,爱惧而杀太武帝,立南安王余。自任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冯翊王。专权恣肆。余谋夺其权,复杀余。殿中尚书源贺等迎立文成帝,诛爱,夷三族。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辛氏。陇西人。毗之后。其父有子三。伯原明仕魏。官至尚书。仲为沙门。号法爱。瑗其季也。师事梁州沙门慧开。开不测人也。而钟爱瑗曰。他日于佛法当有力。使游学四方。依道场慧观乃入庐山脩禅。宋文帝访能述生公顿悟义者。江州刺史庾登之。以瑗闻。诏问之。瑗伸辩详明。何尚之叹曰。吾以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所谓天未丧斯文也。南平王西阳王皆师事之。归庐山注胜鬘。经天保构成。诏瑗居之。王景文至。值方讲。景文叹曰。所举皆所未闻。所指皆出意表。真法中龙也。湘宫成。又诏瑗居之。帝临幸听法。公卿毕集。时以为荣。至齐文慧。又请住灵根寺。太尉王俭有重名。特设一榻。次延之。他人莫与也。永明七年殁。寿八十一。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瑗。姓辛。陇西人。辛毗之后。长兄源明仕伪魏为大尚书。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数术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瑗幼而阔达倜傥殊群。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初出家事梁州沙门竺慧开。开懿德通神。时人谓得初果。开谓瑗曰。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总末化。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于是辞开游学。经涉燕赵去来邺洛。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瑗冒险履危学业无怠。元嘉十五年还梁州。因进成都。后东适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笃志大乘傍寻数论。外典坟素颇亦披览。后入庐山守静味禅。澄思五门游心三观。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后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乃敕下都。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何尚之闻而叹曰。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可谓天未丧斯文也。帝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及孝武即位。敕为西阳王子尚友。辞疾不堪。久之获免。因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论议之隙时谈孝经丧服。后天保改构请瑗居之。因辞山出邑纲维寺网。刺史王景文往侯。正值讲丧服。问论数番称善而退。及明帝造湘宫新成。大开讲肆妙选英僧。敕请瑗充当法主。帝乃降跸法筵。公卿会座。一时之盛观者荣之。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因移彼寺。太尉王俭门无杂交。唯待瑗若师。书语尽敬。以齐永明七年卒。春秋八十一矣。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常乃尤能剧谈。为时匠所惮。而性甚刚梗。不偶人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绎幕人,房元庆子。南朝宋明帝初年,元庆为青州刺史沈文秀所杀。爱亲率部攻文秀。宋明帝嘉之,起家授龙骧将军。魏献文帝平三齐,随例内徙为平齐民。以父死非命,疏服终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字孝友。韦睿族弟。性清介,博学有文才。遭母丧,庐于墓侧,负土起坟。萧衍闻之,引为中兵参军,后为壮武将军,带襄阳令。颜僧都等据郡起事,雍州惊扰。爱募乡卒千余人与战,大破之,百姓乃安。齐和帝中兴二年,从帝东下。萧衍代齐称帝,进号辅国将军。寻除宁蜀太守,至公安,中途卒。
爱随眠
【三藏法数】
爱者,于顺情境上爱著不舍也。谓此爱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爱欲,故名爱随眠。
爱者,于顺情境上爱著不舍也。谓此爱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爱欲,故名爱随眠。
善人爱乐
【三藏法数】
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未免憎嫉;如日行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忻爱;至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未免憎嫉也。
菩萨出现于世,一切聪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爱乐,念念皈依;其无智愚人及诸邪魔外道,未免憎嫉;如日行空,内外明朗,凡诸善人,无不忻爱;至若盗贼等辈,为恶之人,未免憎嫉也。
止欲渴爱
【三藏法数】
欲即五欲,渴爱者,于诸尘境而生爱著,如渴而思饮浆水也。菩萨因一切有情渴爱所逼,即为开示,令于欲尘之境,不生爱著,譬犹清凉之水,能除一切焦渴之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欲即五欲,渴爱者,于诸尘境而生爱著,如渴而思饮浆水也。菩萨因一切有情渴爱所逼,即为开示,令于欲尘之境,不生爱著,譬犹清凉之水,能除一切焦渴之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四众爱乐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远离爱欲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习禅定,寂默一心,不令散乱,则一切爱欲之境,悉无染著,是为远离爱欲。
谓菩萨修习禅定,寂默一心,不令散乱,则一切爱欲之境,悉无染著,是为远离爱欲。
善爱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善法音,开化一切众生,令其爱乐也。
谓如来以善法音,开化一切众生,令其爱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