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焰 → 燄焰”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后焰(後燄)
亦作“ 后燄 ”。 后燃的火焰;后面的火焰。 北齐 刘昼 新论·惜时:“夫停灯於缸,先焰非后焰,而明者不能见。”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后燄难坚明,初心易惊缩。” 唐 无名氏 《纵火牛攻围赋》:“风敲后焰,血洒前锋。”
分類:火焰后面
《漢語大詞典》:赫焰(赫燄)
犹显赫。五灯会元·雪峰存禅师法嗣·玄沙师备禅师:“若到这里,体寂寂,常的的,日赫燄,无边表。”
分類:显赫
《骈字类编》:碧燄
方干 岁晚言事诗 蜡烬凝来多碧燄,香醪滴处有冰㾗。
《韵府拾遗 俭韵》:翠燄
刘绘元夕观烟火诗翠燄金砂长夜宴火桂炮鸾拂曙收
《漢語大詞典》:魔焰(魔燄)
妖魔的气焰。 清 丘逢甲 《次韵和马总戎都竜纪胜四绝句》之四:“立马东南望天象,狼星魔燄眼中无。”
分類:妖魔气焰
《韵府拾遗 俭韵》:息燄
王起庭燎赋息其燄而恒让朝日浮其烟而乍杂瑞云
《漢語大詞典》:阴焰(陰燄)
海中生物所发之光。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阴燄潜生海,阳光暗烛坤。”参见“ 阴火 ”。
《國語辭典》:阴火(陰火)  拼音:yīn huǒ
中医上指肝肾的虚火。
《韵府拾遗 职韵》:燄息
陆可教蟋蟀赋银缸燄息玉壶漏寂
《漢語大詞典》:焱焰(焱燄)
火焰。 宋 无名氏 灌畦暇语:“五木之火,皆寄传於木。焱燄既合,五者如一。火木之极,然后积而成灰。”
分類:火焰
《國語辭典》:焰心  拼音:yàn xīn
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和外焰。焰心位于火焰的中心部分。此部分因燃料气体未氧化,温度最低。
《國語辭典》:焰硝  拼音:yàn xiāo
硝石。易燃,可做为火种。《水浒传》第一一八回:「见两堆柴草,时迁便摸在里面,……先把些硫磺焰硝去烧那边草堆。」
分類:硝石引火
《漢語大詞典》:焰灰
物体燃烧后的馀烬。梁书·袁昂传:“恩降絶望之辰,庆集寒心之日,焰灰非喻,荑枯未拟,抠衣聚足,颠狈不胜。”
分類:燃烧
《漢語大詞典》:焰幻
亦作“燄幻”。 谓虚无变灭,如焰如幻。焰和幻是大乘关于“空”的十种譬喻的两种。见《大日经》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上·佛图澄:“贫道燄幻之躯,化期已及,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闻。”
分類:虚无大乘
《漢語大詞典》:焰地
见“ 焰慧地 ”。
《漢語大詞典》:焰慧地
佛教语。谓大乘菩萨十地修行中的第四地。在此阶次中,菩萨精进道业,断除思惑,慧性炽盛如焰。八十卷本《华严经·十地品》:“菩萨住此焰慧地,其心清浄永不失;悟解决定善增长,疑网垢浊悉皆离。”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亦省作“ 焰地 ”。八十卷本《华严经·十地品》:“始登焰地增势力,生如来家永不退;於佛法僧信不坏,观法无常无有起。”十住经·焰地:“如是诸菩萨摩訶萨,住此菩萨焰地,诸善根转增明利。下地菩萨,所不能及。”参见“ 十地 ”。
《漢語大詞典》:张焰(張燄)
(张zhāng)张大其气焰。明史·厉汝进传:“ 世蕃 窃弄父权,嗜贿张燄。”
分類:张大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