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焰 → 燄焰”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火焰山  拼音:huǒ yàn shān
山名。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因山石皆赤色如火,故称为「火焰山」。《西游记》中描写此山终年大火熊熊燃烧,行人极难平安通过。
分類:难关火山
《骈字类编》:金燄
陆龟蒙 海石榴花诗 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燄欺寒却照霜。
宋濂 郁葱金燄发,潋滟虹光抽。
《漢語大詞典》:锋焰(鋒燄)
见“ 锋燄 ”。
亦作“ 锋焰 ”。 锋颖光焰;锋芒气焰。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甘为弃物於一时,使平日所学眇不见锋燄,亦鄙陋之甚也。”《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遐迩贯珍》:“继而邑令復擒其党十七人置狱,锋焰稍戢。”
《骈字类编》:风燄(风燄)
唐太清宫乐章云凝翠盖风燄红旌寒元稹酒醒诗暗灯风燄晓春席水窗
《漢語大詞典》:豪焰
指权势者的威风气派。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要官做的,依违豪焰,在所不辞。”
《漢語大詞典》:旗焰(旗燄)
旗帜飘扬闪耀。 前蜀 贯休 《古塞下曲》之一:“地使人心恶,风吹旗燄荒。”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剑锋挥 太皥 ,旗燄拂 蚩尤 。”
《漢語大詞典》:芒焰(芒燄)
亦作“ 芒炎 ”。亦作“ 芒燄 ”。 指星的光芒。汉书·五行志下之下:“ 元延 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 唐 司空图 《〈绝麟集〉述》:“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星变奇验:“﹝ 咸丰 ﹞十一年五月,彗星復出西北,长数十丈……余见其芒燄熊熊,几及帝座一星。”
分類:光芒
《骈字类编》:宵焰
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诗见夏澜下
《漢語大詞典》:犀焰
犀角燃烧的火焰。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焰蜡(焰蠟)
正在燃烧的蜡烛。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风消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
《漢語大詞典》:焰摩天
(1).亦作“ 焰魔天 ”。梵语的略译。或译为“夜摩天”、“炎摩天”。佛教谓欲界六天之三。此天为风轮所持,居三十三天之上。因用以喻遥远的去处。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总饶赶上燄摩天,教他无处相寻觅。”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三折:“有你走处,有我赶处,饶你走到焰魔天,随后驾云须赶上,不问那里赶将去。”《水浒传》第八九回:“饶君走上焰摩天,脚下腾云须赶上。”
(2).指 阎罗 。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 焰摩天 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参见“ 焰摩 ”。
《漢語大詞典》:焰摩
亦作“燄摩”。 梵语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 阎罗 。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 燄摩 欢乐非非想, 博望 幽忧故故疑。”
《漢語大詞典》:焰势(焰勢)
指气焰炽盛的权贵。 宋 留元刚 《〈颜鲁公文集〉后序》:“观所奏论事,先白长官之疏,婴逆鳞,陵焰势,抗言不忌。”
《漢語大詞典》:乌焰(烏燄)
红日。 唐 罗邺 《冬日旅怀》诗:“乌燄纔沉桂魄生,霜阶拥褐暂吟行。”
分類:红日
《骈字类编》:朱燄
傅咸烛赋见丹辉下烟王起吞刀吐火赋寂影灭以光沉霜锋尽处 霞舒而血喷朱燄生时
《骈字类编》:银燄(银燄)
黄滔 馆娃宫赋花颜缥缈欺树里之春风银燄荧煌却城头之晓角 谭处端游怀川诗 清夜碧潭澄皎洁,蚌登银燄产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