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热水
恼热
炙热
热药
热火
余热
热情
热去
热汤
狂热
夜热
温热
热病
热地
春热
《國語辭典》:热水(熱水)  拼音:rè shuǐ
1.热开水。如:「请在这杯茶中添点热水。」
2.温度高的水。如:「放洗澡水时,为避免烫伤,要先放冷水,后放热水。」
《韵府拾遗 屑韵》:恼热(恼热)
净住子彼前人未必损行而此嫉者妄增恼热
《國語辭典》:炙热(炙熱)  拼音:zhì rè
炎热。如:「天气炙热」。
分類:炽热
《國語辭典》:热药(熱藥)  拼音:rè yào
中医上指具有温性或热性,能袪寒的药物。如附子、肉桂等。
《國語辭典》:热火(熱火)  拼音:rè huǒ
1.热烘烘的样子。如:「趁热火快吃吧!」
2.形容热闹、兴旺的样子。如:「过年过节难得聚在一起热火、热火。」
3.亲热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这些事都不用老爷子操心。我才听得老哥儿们一说,就这样热火,我都预备妥当了。」
《國語辭典》:馀热(餘熱)  拼音:yú rè
1.尚未散去的热度。如:「这菜还有些馀热,待会儿再放进冰箱里去。」
2.多馀的精力或老人剩馀的精力。
《國語辭典》:热情(熱情)  拼音:rè qíng
1.热烈的情绪。如:「集合年轻人的热情,为国服务。」
2.感情热烈。如:「她总是非常热情的接待客人。」
《骈字类编》:热去(热去)
素问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见方干感时诗 夜雨下
《漢語大詞典》:热汤(熱湯)
(1).沸水;热水。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 孔颖达 疏:“日暴水於烂草田中,水热而沫沸,如热汤渍之也。”《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煑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你是必休将兀那热汤浇。”《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 陈 家老者,着两个僮僕,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2).指温泉。法苑珠林卷十二:“ 王舍城 北有热汤从地狱中来,初出甚热,后流至远处稍冷。”
(3).热的食物汤汁。儒林外史第十回:“那热汤溅了副末一脸,碗里的菜泼了一桌子。”
《國語辭典》:狂热(狂熱)  拼音:kuáng rè
对某种事物怀有极度热情。如:「他对摇滚音乐怀有一份异于常人的狂热。」「她对演戏有著莫名的狂热,学生时代就全心置身演艺社团。」
《骈字类编》:夜热(夜热)
杨万里夏夜追凉诗见午热下
《國語辭典》:温热(溫熱)  拼音:wēn rè
把冷却的物品加热。如:「目前有不少家庭习惯用微波炉温热食物。」
《國語辭典》:热病(熱病)  拼音:rè bìng
中医指夏天的暑病,或因外感暑热而引发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较急,而且容易化燥伤阴。
《國語辭典》:热地(熱地)  拼音:rè dì
煊赫有权,人所争取的位置或地方。唐。白居易〈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诗:「寂寞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
《骈字类编》:春热(春热)
唐 杜甫 宿花石戍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