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烧灼(燒灼)  拼音:shāo zhuó
高温烫烧而受灼伤。《晋书。卷二八。五行志中》:「始在外时,当烧铁以灼之。于是翕然,被烧灼者十七八矣。」唐。白居易〈过昭君村〉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分類:烧灼高温
《高级汉语词典》:烧灼感  拼音:shāo zhuó gǎn
由于日晒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发红或发炎疼痛
《漢語大詞典》:焚炙
(1).烧烤。《淮南子·本经训》:“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 荆 吴 甘酸之变。”
(2).烧灼。 纣王 制作的炮烙酷刑。书·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妇。” 孔颖达 疏:“ 紂 怒,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亦加於炭火之上,使有罪者缘之,足滑跌坠入中。 紂 与 妲己 以为大乐,名曰炮烙之刑,是 紂 焚炙之事也。”
《國語辭典》:燔灼  拼音:fán zhuó
焚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约莫一更时分,夜阑人静,灿若久旷之后,欲火燔灼。」
分類:烧灼
《漢語大詞典》:焦烁(焦爍)
犹烧灼。形容酷热。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不如以酒浇,庶可免焦烁。” 宋 苏轼 《谢雨文》:“窃以农事告成,旱魃为沴,寖罹焦烁之害,遂稽收刈之勤。”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伊犁疆域:“其地为古火州,夏时天气炎酷,焦烁千里,人皆避入地窖中。”
分類:烧灼酷热
《漢語大詞典》:炙灼
烧灼;烘烤。文献通考·户口二:“ 光武 建武 十一年八月癸亥詔曰:‘敢炙灼奴婢,论如律。’” 萧军 《八月的乡村》四:“太阳在天空炙灼人。”
分類:烧灼烘烤
《漢語大詞典》:传汤(傳湯)
犹烧灼。墨子·备蛾傅:“命曰火捽,一曰传汤,以当队。” 岑仲勉 注:“汤即今北语之‘烫’,灼热也。传汤犹言烧灼。”
分類:烧灼
《漢語大詞典》:灸灼
(1).烧灼。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敢灸灼奴婢,论如律。”
(2).指灸疗。 宋 曾巩 《答所劝灸》诗:“灸灼君所劝,感君书上辞。”
分類:烧灼灸疗
《漢語大詞典》:逼烁(逼爍)
烧灼;烘烤。太平广记卷一三三引玉泉子·李詹:“驴未絶而为火所逼烁,外已熟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虽阳气逼烁,不能近,然必侧耳窗外窃听,凄惨之色可掬。”
分類:烧灼烘烤
《漢語大詞典》:燃灼
(1).燃烧。喻鲜明红艳。 清 陈维嵩 《念奴娇·葵花》词:“蝶凝檀心,蜂粘紫靨,烂比朱霞駮。翠帘如水,衬他榴火燃灼。”
(2).点燃。 殷夫 《奴才的悲泪》诗:“你残暴的高压,已燃灼了叛乱的火焰。”
(3).烧灼。 艾青 《向太阳》诗:“太阳在我的头上,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燃灼着我的肉体。”
《漢語大詞典》:炊灼
烧灼;熏灼。 汉 刘向 说苑·辨物:“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復为生人。”
分類:烧灼熏灼
《國語辭典》:烧心(燒心)  拼音:shāo xīn
1.非常焦急、忧虑。《三侠五义》第二五回:「别顽笑呀!我是烧心的事。你们这是甚么劲儿呢?」
2.胃部烧灼难受。如:「辣椒吃多了容易烧心,还是少吃为妙。」
3.包心蔬菜的菜心因病变而发黄。如:「白菜烧心儿了,真可惜!」
《漢語大詞典》:灼烂(灼爛)
(1).烧灼至于糜烂。《汉书·霍光传》:“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晋书·刘乔传》:“若诚濯之,必无灼烂之患,永有 泰山 之固矣。” 唐 柳宗元 《贞符》:“爨以毒燎,煽以虐焰,其人沸涌灼烂,号呼腾蹈。”
(2).光灿。清史稿·灾异志一:“ 泰安 蛟起 夏辉村 西河,高二丈,彩色灼烂,横飞东南。”
《漢語大詞典》:炼臂(煉臂)
用点燃的香烧灼手臂。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宣和遗事》前集:“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宋史·徽宗纪二:“二月庚午朔,禁然顶、炼臂、刺血、断指。”参见“ 炼指 ”。
《漢語大詞典》:炼指(煉指,鍊指)
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 胡三省 注:“炼指者,束香於指而燃之。”辽史·圣宗纪七:“十二月丁亥,禁僧燃身炼指。”
鍊指: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尼修炼苦行之一。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小娥 厚貌深辞,聪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
《漢語大詞典》:焚裂
(1).指焚如和车裂。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初,以 吕壹 姦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参见“ 焚如 ”。
(2).烧灼碎裂。形容极端痛苦。宋书·王微传:“酷痛烦寃,心如焚裂。”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斯言一出,内若焚裂。”
《國語辭典》:焚如  拼音:fén rú
火焰炽烈。引申为火灾。《易经。离卦。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