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灸眉
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后多以言己之狂放为人所攻讦。晋书·郭舒传:“ 敦 曰:‘ 平子 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復发邪!’” 宋 苏轼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
《漢語大詞典》:鍊指
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尼修炼苦行之一。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小娥 厚貌深辞,聪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
《漢語大詞典》:炼顶(鍊頂)
以香、艾置于头顶烧灼供佛,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有僧以艾覆顶上,谓之鍊顶。”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薛汝丹 家在 南岳 ,常与一僧知闻,其僧每年以香鍊顶供养佛,至八十餘终。”
《漢語大詞典》:灼体(灼體)
古之酷刑。烧灼身体。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其治,峭法以绳下,故少犯。叛者丛炬灼体,乃斩之,籍入其家。”
《漢語大詞典》:燃顶(燃頂)
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跋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漢語大詞典》:炤龟(炤龜)
指烧灼龟甲,以卜吉凶。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龟山 者, 句践 起 怪游臺 也。东南 司马门 ,因以炤龟;又仰望天气,观天怪也。”
《漢語大詞典》:淬针(焠針)
即火针。中医用之烧灼穴位以治病。《素问·调经论》:“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其法:麻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麻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漢語大詞典》:炼指(煉指,鍊指)
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 胡三省 注:“炼指者,束香於指而燃之。”辽史·圣宗纪七:“十二月丁亥,禁僧燃身炼指。”
鍊指: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尼修炼苦行之一。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小娥 厚貌深辞,聪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
《漢語大詞典》:兆舋
烧灼甲骨所生的裂纹。卜者视其明晦以占吉凶。周礼·春官·占人“卜人占坼” 汉 郑玄 注:“坼,兆舋也……凡卜:象吉、色善、墨大、坼明,则逢吉。”
《國語辭典》:灼烧(灼燒)  拼音:zhuó shāo
炽热燃烧。如:「那个小孩被火灼烧成重伤,医生正在进行植皮手术。」
《国语辞典》:灼痛  拼音:zhuó tòng
因末梢神经受损,引起局部皮肤表面剧烈而持久的烧灼痛感。
《国语辞典》:无病自灸(无病自灸)  拼音:wú bìng zì jiǔ
没有病而用火艾烧灼穴位。比喻自寻痛苦或烦恼。《庄子。盗蹠》:「柳下季曰:『蹠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漢語大詞典》:火坼
占卜时烧灼甲骨的裂纹。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其俗举事行来,有所云为,輒灼骨而卜,以占吉凶,先告所卜,其辞如令龟法,视火坼占兆。”
《漢語大詞典》:灸发(灸髮)
烧灼头发。古人有灸发以明心迹之习。梁书·刘孝绰传:“狱书每御,輒鉴 蒋济 之冤;灸髮见明,非关 陈正 之辩。”灸,一本作“ 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