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惄惄
忧愁烦躁貌。 唐 皮日休 《九讽·正俗》:“永惄惄以何言兮,将求知於吾祖。” 古直 《冷圃曲》:“有时冥坐类枯禪,中心惄惄如忧煎。”
《國語辭典》:躁热(躁熱)  拼音:zào rè
热得令人难受。《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其时正是初秋天气,忽然躁热起来。」
《漢語大詞典》:躁戚
烦躁忧愁。 宋 王安石 《太子中舍沈君墓志铭》:“公归怡怡,间为五字诗自戏娱,无躁戚言。”
分類:烦躁忧愁
《漢語大詞典》:躁闷(躁悶)
烦躁憋闷。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至 西华门 ,烦热躁闷,投水而絶。”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崔造相 ﹞一二岁中,居闲躁闷,顾谓儿姪曰:‘不得他诸道金铜茶笼子物掩也。’遂復起。” 茅盾 《追求》二:“这里头,有 史循 的冷彻骨髓的讽刺,有 曹志方 他们的躁闷的狂呼,有 张曼青 的疲倦的呻吟。”
分類:烦躁
《漢語大詞典》:躁蹙
(1).烦躁愁苦。新唐书·韩皋传:“‘止息’者, 晋 虽暴兴,终止息於此。其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音,尽於是矣。”
(2).犹操切。胁迫;胁制。躁,通“ 操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汉 郑玄 笺:“有缓者,有所听纵也;有急者,有所躁蹙也。” 孔颖达 疏:“此经兔言缓,则雉为急矣;雉言在罗,则兔无拘制矣。举一缓一急之物,故知喻政有缓急用心之不均也。笺有所躁蹙者,定本作操,义竝得通。” 阮元 校:“其或作躁蹙者,即操戚之别体。”
《漢語大詞典》:燥火
(1).烈火。《西游记》第六二回:“单道 唐三藏 师徒四众……借得纯阴宝扇,搧熄燥火遥山。”
(2).比喻焦急烦躁的心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方将下山,而归路已迷,心中燥火如烧。”
《漢語大詞典》:烦困(煩困)
烦躁疲劳。 冰心 《寄小读者》四:“五日绝早过 苏州 ,两夜失眠,烦困已极,而窗外风景,浸入我倦乏的心中,使我悠然如醉。”
分類:烦躁疲劳
《國語辭典》:老处女(老處女)  拼音:lǎo chǔ nǚ
谑称年纪老大而未出嫁的女人,多含贬义。
《漢語大詞典》:躁极(躁極)
烦躁着急。《醒世姻缘传》第六七回:“ 狄员外 乍然听见,那痛儿子的心盛,也不免躁极了一会。”
分類:烦躁着急
《漢語大詞典》:躁恼(躁惱)
烦躁恼怒。 吴组缃 《山洪》二二:“ 三官 向黑呢帽下面狠狠盯了几眼,心里躁恼得像着了火。”
分類:烦躁恼怒
《漢語大詞典》:灼虐
谓酷热为虐,令人烦躁不安。 明 朱灏 《逃暑赋》:“津息大火开烦钥兮,心若草木亡灼虐兮。”
《漢語大詞典》:一脑门子官司(一腦門子官司)
方言。形容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曹禺 《日出》第二幕:“这个家伙怎么一脑门子的官司?” 刘绍棠 《蒲柳人家》:“老头子阴沉着脸,哼哼哈哈,一脑门子官司。” 董一丁 《家庭交响曲》:“说实在的,平常我一走进这个拥挤而混乱不堪的单元,就一脑门子官司。”
《國語辭典》:心烦意乱(心煩意亂)  拼音:xīn fán yì luàn
心里烦躁,思绪凌乱。《三国演义》第三一回:「袁绍回冀州,心烦意乱,不理政事。」也作「心烦虑乱」。
《国语辞典》:搔耳抓腮  拼音:sāo ěr zhuā sāi
形容焦急烦躁的模样。《文明小史》第四回:「两个洋人也是急得搔耳抓腮,走头无路。」
《国语辞典》:搔首抓耳  拼音:sāo shǒu zhuā ěr
形容人想不出办法,焦急烦躁的模样。《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王柏臣那面也晓得了,急得搔首抓耳,坐立不安。」也作「搔头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