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智慧剑(智慧劍)  拼音:zhì huì jiàn
比喻智慧果决,能断绝烦恼、牵绊。《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漢語大詞典》:障累
佛教语。谓恶业的妨碍和烦恼。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之四:“弟子 萧衍 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宫,向已粗陈鱼肉,障累招致苦果。”
《漢語大詞典》:障恼(障惱)
亦作“ 障脑 ”。 佛教语。烦恼。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听从舍利入殿礼拜启》:“臣比身心,得无障恼。” 南朝 陈 徐陵 《又与天台智者大师书》:“愿一日 康胜山 中春夏,无餘障脑耳。”
《漢語大詞典》:烦笼(煩籠)
(1).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矫矫焉,鲸跃乎沧海;昂昂焉,鹤出乎烦笼。”
(2).指烦恼的牢笼。法苑珠林卷四一:“烦笼幽闭,难成出离。”《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弥勒 ,汝久居圣位,已出烦笼,三僧祇刼修行,百万生中精进。”
《漢語大詞典》:烦恼魔(煩惱魔)
佛教语。四魔之一。谓烦恼能扰乱身心,障碍正觉。 隋 智顗 《童蒙止观》卷上:“道高方知魔盛,仍须善识魔事。但有四种:一,烦恼魔;二,阴入界;三,死魔;四,鬼神魔。” 舒化龙 《汉语发展史略》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佛家有所谓四魔之说:一是烦恼魔,二是阴魔,三是死魔,四是自在天魔。”
《漢語大詞典》:烦恼贼(煩惱賊)
佛教语。谓烦恼伤人之性,有如盗贼。《维摩经·菩萨行品》:“以智慧剑,破烦恼贼。”法苑珠林卷五六:“我心得解脱,无明大黑闇;断除诸有葢,以杀烦恼贼。” 金 元好问 《龙门川大清安禅寺碑》:“有为烦恼贼所嬈者,我愿为法城堑。”
《漢語大詞典》:急烦(急煩)
急躁烦恼。白雪遗音·岭儿调·心腹事儿:“心腹事儿难言,腹内急烦,断肠肠又断,血淋淋痴心一片。”
《漢語大詞典》:懊怀(懊懷)
心中烦恼。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孩儿,吾老入桑榆,自嘆吾之皓首。汝身乖琴瑟,每为汝而懊怀。”
《國語辭典》:闲淘气(閑淘氣)  拼音:xián táo qì
闲暇无聊,空惹烦恼。元。曾瑞〈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无情杜宇闲淘气〉曲:「无情杜宇闲淘气,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
分類:言空烦恼
《漢語大詞典》:厌煎(厭煎)
烦恼,熬煎。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则被他将一箇痴小冤家,送的来离乡背井,每日价烦烦恼恼,孤孤另另,少不得厌煎成病。”
分類:烦恼熬煎
《漢語大詞典》:玄废(玄廢)
佛教谓脱离一切烦恼。 晋 郗超 《奉法要》:“既无所种,故不受报,廓然玄废,则佛之泥洹;泥洹者, 汉 曰无为,亦曰灭度。”
《国语辞典》:三归依(三归依)  拼音:sān guī yī
佛教用语。指一个人为了成佛或解脱烦恼,愿将自己奉献给佛、法、僧三宝,并以三宝作人生的依怙。因为佛是师;法是药;贤圣僧是修行的道友,所以归顺之。《长阿含经》卷一五:「我今重再三归依佛、法、圣众,愿佛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也作「三皈」、「三归」。
《漢語大詞典》:障习(障習)
佛教语。恶业与烦恼。 南朝 梁 沈约 《舍身愿疏》:“一念儻值,曾未移时,障习相荡,旋迷厥路。”
《漢語大詞典》:障染
佛教语。由恶业污染而产生的烦恼。《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乙)》:“幸蒙慈念,迴赐宣扬,深知五欲不坚,稍会天中未久,多边障染,从今应是去除。”
《漢語大詞典》:躁释(躁釋)
没有烦恼,心平气和。《负曝闲谈》第十三回:“就以 陈铁血 这样的矜平躁释,也要被他们鼓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