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1,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凤烛
金莲烛
烛耀
烛笼
烛烧
烛辉
烛远
传烛
跋烛
烛知
烛烛
俯烛
翠烛
烛银
烛心
《漢語大詞典》:凤烛(鳳燭)
(1).做成彩凤形的灯。因其点烛,故称。 宋 俞文豹 《清夜录》:“ 宣和 七年,预借元霄。时有謔词云……都门龙灯凤烛相照,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
(2).借指萤火虫的亮光。 元 陈樵 《放萤赋》:“金吾輟警,凤烛成行,渴兔洒尘,飞盖飘扬。”
《漢語大詞典》:金莲烛(金蓮燭)
金饰莲花形灯烛。 宋 苏轼 《和王晋卿》:“岂老眼,却对金莲烛。”宋史·苏轼传:“ 軾 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宋金莲烛送归院者六人:“金莲烛送归院,始於 唐 令狐綯 ……此 唐 故事也。今世所传词林美谈,皆指 苏子瞻 耳,不知 宋 时金莲烛故事共有六人: 王钦若 、 王禹玉 、 晁逈 、 郑獬 、 苏軾 、 史浩 也。”参见“ 金莲华炬 ”。
《漢語大詞典》:金莲华炬(金蓮華炬)
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 綯 ﹞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后用以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亦作“ 金莲花炬 ”。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闕恩光。”亦省称“ 金莲炬 ”、“ 金莲 ”。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词:“看君稳步过花甎。归院引金莲。” 金 陈庾 《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邹太和 学士云:‘……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
《漢語大詞典》:烛耀(燭耀,燭燿)
燭耀:见“ 烛燿 ”。
燭燿:亦作“ 烛耀 ”。亦作“ 烛曜 ”。 1.照耀。《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 颜师古 注:“烛,亦照也。” 晋 成公绥 《天地赋》:“三辰烛燿,五纬重光。”法苑珠林卷二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云日鲜彩,五色烛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其窣堵波中有佛舍利升餘,每月十五,其夜便放圆光,烛曜灵盘,联辉达曙。”一本作“ 烛燿 ”。
(2).显耀,显扬。 唐 李商隐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烛耀家声,粉饰国史。”一本作“ 烛燿 ”。
《國語辭典》:烛笼(燭籠)  拼音:zhú lóng
灯笼。唐。张籍〈楚宫行〉:「千门万户开相当,烛笼左右列成行。」
分類:灯笼
《骈字类编》:烛烧(烛烧)
南史陆云公传见烛火下
《骈字类编》:烛辉(烛辉)
李颀 琴歌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漢語大詞典》:烛远(燭遠)
(1).光照远方。尸子卷上:“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 唐 李程 《日五色赋》:“彰烛远於皇明,乃备彩於方色。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灯光不能烛远,黑暗中无所见。”
(2).比喻泽及远方。 唐 任瑗 《瑞麦赋》:“於是闢离宫,通禁苑,覩兹瑞之所应,实皇恩之烛远。”
《漢語大詞典》:传烛(傳燭)
即传火。 宋 周邦彦 《应天长·寒食》词:“长记那回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 汉 宫传烛飞烟五侯宅。”详“ 传火 ”。
《漢語大詞典》:传火(傳火)
(1).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墨子·号令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墨子·杂守:“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则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来者多少。” 唐 戴叔伦 《和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2).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宋 周邦彦 《水龙吟·梨花》词:“传火楼臺,妒花风雨。” 明 叶弥广 《雨中清明》诗:“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青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记》诗:“暖随榆柳初传火,象衍鱼龙渐泮水。”
《漢語大詞典》:跋烛(跋燭)
指快要点完的蜡烛。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八十韵》:“为灯跋烛须臾灭,沃锭消璆顷刻齎。”
《漢語大詞典》:烛知(燭知)
明察洞悉。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 明 李贽 《孔融有自然之性》:“使明天子、贤宰相烛知其奸……则道学之术穷矣。”
分類:明察洞悉
《國語辭典》:烛烛(燭燭)  拼音:zhú zhú
明亮的样子。《文选。苏武。诗四首之四》:「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漢語大詞典》:俯烛(俯燭)
俯察,明察。 前蜀 杜光庭 《果州宗寿司空因斋修醮词》:“伏冀玄慈俯烛,洪泽濡临,赐臣灾运销平,凶衰超度。” 清 宋铣 《敝车行》:“村民有苦情,长官当俯烛。”
分類:俯察明察
《漢語大詞典》:翠烛(翠燭)
燐火。 唐 李贺 《苏小小墓》诗:“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 下,风吹雨。” 王琦 汇解:“翠烛,鬼火也,有光而无焰,故曰冷翠烛。”
分類:汇解
《漢語大詞典》:烛银(燭銀)
精光闪耀的银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珤,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 郭璞 注:“银有精光如烛。”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赍熊白启》:“光踰厚璧,殆惑 朱公 之价;色丽烛银,将堪 穆王 之寳。”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银。” 元 陈樵 《月庭赋》:“ 鸡林 失帘箔之珍, 玄圃 隐烛银之燎。”
《漢語大詞典》:烛心(燭心)
亦作“ 烛芯 ”。 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器用》:“烛心散,以綫缚之。” 元 张宪 《良宵》诗:“铁拨忽敲壶口破,金刀顿翦烛心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亦可代蓍策,及作烛心。” 巴金 《寒夜》八:“烛芯结了小小的烛花,她也不把它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