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前烛
烛剪
烛物
香烛
烛地
萤烛
双烛
执烛
智烛
一烛
继烛
薛烛
宵烛
三条烛
凤烛
《骈字类编》:前烛(前烛)
潜夫论夫尧舜之德譬犹偶烛之施明于幽室也前烛即尽照之矣后烛入而益明此非前烛昧而后烛彰也乃二者相因而成大光二圣相得而致太平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烛剪(燭剪)
剪除烛花的剪刀。红楼梦第二九回:“﹝小道士﹞照管各处剪蜡花儿,正欲得便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 凤姐儿 怀里……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
《漢語大詞典》:烛物(燭物)
明察事物。《魏书·李彪传》:“赖遇陛下体明叡之真,应保合之量,恢大明以烛物,履静恭以安邦。” 宋 叶适 《瑞安县重修县学记》:“彼虽知以学为吏,烛物之智浅,察己之功不深。”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至当:“以理烛物,则顺逆、美恶皆容光必照。”
分類:明察察事
《國語辭典》:香烛(香燭)  拼音:xiāng zhú
祀神供佛所用的香与蜡烛。《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
《骈字类编》:烛地(烛地)
汉书成帝纪九月戊子流星光烛地长四五丈委曲蛇形贯紫宫
《漢語大詞典》:萤烛(螢燭)
萤火和蜡烛。谓微弱之光。亦喻微力。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萤烛末光,增暉日月。”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宣尼 入则 少卯 梟,犹震雷骇则鼛鼓咽,朝日出则萤烛幽也。”《晋书·刘颂传》:“臣受詔之日,喜惧交集,益思自竭,用忘其鄙,愿以萤烛,增暉重光。”
《骈字类编》:双烛(双烛)
旧唐书刘沔传初沔为忠武小校从李光颜讨淮西尝伤重卧草中月黑不知归路昏然而睡梦人授之双烛曰子方大贵此行无患既行炯然有双光在前 宋史郑獬传见三制下 储光羲夜观妓诗徐徐敛长袖双烛送将归均又王僧孺中寺碑兼真假之双烛 空有而两忘
《分类字锦》:执烛(执烛)
魏书甄琛传琛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奕棋弃日至乃通夜不止手下苍头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奴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杖罚不亦非理琛惕然惭感遂假书研习闻见益优
分类:奴婢
《漢語大詞典》:智烛(智燭)
谓智慧能明察一切,如烛照物。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 李轨 注:“智如灯烛,可以照察。” 唐 刘禹锡 《谒柱山会禅师》诗:“曈曈揭智烛,照使出昏昧。”《参同契》卷下“孔窍其门,智者审思,以意参焉” 元 陈致虚 注:“孔窍者,包括玄妙之深,实大海之梯航,为昏衢之智烛。”
《骈字类编》:一烛(一烛)
礼记丧大记大夫堂上一烛下二烛士堂上一烛下一烛 钗小志韦陟家宴使每婢执一烛四面行立人呼为烛围
《漢語大詞典》:继烛(繼燭)
一支接一支地点燃蜡烛。 唐 戴叔伦 《留别宋处士》诗:“留欢方继烛,此会岂他人。” 宋 苏轼 《次韵李公择以诗相迎》之二:“相从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漢語大詞典》:薛烛(薛燭)
春秋 越 人,善相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昔者 越王 句践 有寳剑五,闻於天下,客有善相剑者名 薛烛 ,王召而问之。”文选·张协〈七命〉:“形震 薛烛 ,光骇 风胡 。” 吕延济 注:“ 薛烛 、 风胡 二人,知剑者也。”
分類:善相
《漢語大詞典》:宵烛(宵燭)
(1).萤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虫鱼:“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燿,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腐草为之,食蚊蚋。”
(2).夜晚之烛。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则有穷巷之宾,绳枢之子,冀宵烛之末光,邀润屋之微泽。”
(3).指 宵明 和 烛光 ,传说为 帝舜 之二女。 南朝 宋 谢庄 《豫章长公主墓志铭》:“ 宵 烛 载照, 娥 英 是从。” 北魏 温子升 《常山公主碑》:“令淑之至,比光明于 宵 烛 。” 唐 张说 《郑国夫人神道碑》:“克岐克嶷,预见元凯之才;实覃实详,早闻 宵 烛 之艳。”参见“ 宵明 ”。
《漢語大詞典》:宵明
(1).夜间明亮。《南齐书·乐志》:“四灵晨炳,五纬宵明。”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束火扶路还,宵明狐兔慑。”
(2).传说 舜 女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舜 妻 登比氏 ,生 宵明 、 烛光 ,处 河大泽 ,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 娥皇 发 湘 浦, 宵明 出河洲。”
(3).一种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草。参见“ 宵明草 ”。
《漢語大詞典》:三条烛(三條燭)
唐 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 唐 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敕赐及第:“及 小归公 主文, 韜玉 准敕放及第,仍编入其年榜中。 韜玉 置书谢新人,呼同年,略曰:‘三条烛下,虽阻文闈;数仞墻边,幸同恩地。’”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禹玉》《复斋漫录》:“杜阳杂编言:‘ 舒元舆 举进士,既试,脂炬人皆自将。’以余考之, 唐 制如此耳。故《广记》云:‘ 唐 制,举人试日,既暮,许烧烛三条……’而旧説亦言举人试日,已晚,试官 权德舆 於帘下戏云:‘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而举子遂答曰:‘八韵赋成,惊破侍郎之胆。’”
《漢語大詞典》:凤烛(鳳燭)
(1).做成彩凤形的灯。因其点烛,故称。 宋 俞文豹 《清夜录》:“ 宣和 七年,预借元霄。时有謔词云……都门龙灯凤烛相照,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
(2).借指萤火虫的亮光。 元 陈樵 《放萤赋》:“金吾輟警,凤烛成行,渴兔洒尘,飞盖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