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烛灺
烛烬
宫烛
上烛
椽烛
龙烛
衔烛
笼烛
烛焰
烛微
火烛
洞烛
举烛
寒烛
兰烛
《漢語大詞典》:烛灺(燭灺)
烛将尽。亦指烛的馀烬。《花月痕》第十四回:“正香销烛灺,月斜人定。” 章炳麟 《訄书·公言》:“烛灺钧冶之上,七色而外,有幻火变火,可以鎔金铁,而人目不能见。”
《漢語大詞典》:烛烬(燭燼)
(1).烛燃后的余烬;烛泪。北史·吕思礼传:“﹝ 思礼 ﹞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 宋 秦观 《宿参寥房》诗:“鉤箔簷花动,抄书烛烬零。” 明 高启 《娄江寓舍喜王七隅见过却送还郭》诗:“远愁忽与鐘声至,残醉微兼烛烬销。”
(2).烛化为烬。 吴梅 《莫更二首和小洲》:“烛烬香消共一舟,綺窗如墨恕春愁。”
分類:余烬烛泪
《漢語大詞典》:宫烛(宫燭)
宫廷中所用的蜡烛。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梅花 灞水 别,宫烛 驪山 醒。” 宋 黄庭坚 《谢送碾壑源拣牙》诗:“中人传赐夜未央,雨露恩光照宫烛。” 元 虞集 《丁卯礼部考试次韵》之一:“三年重得同清夜,宫烛风帘见月高。”
《韵府拾遗 沃韵》:上烛(上烛)
顾璘祝融峰观日出赋少焉光景上烛高汉舒白如火将炎大暗微晰
《漢語大詞典》:椽烛(椽燭)
如椽之烛。指大烛。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饭非四糙冬舂米,不可入口;夜非 孙春阳 家通宵椽烛,不可开眼。”
《漢語大詞典》:龙烛(龍燭)
(1). 烛龙 神所衔之烛。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焜焜韡韡,烂若龙烛。”《文选·左思〈吴都赋〉》:“ 西蜀 之於 东吴 ,小大之相絶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樳木龙烛也。” 刘逵 注:“山海经曰:‘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龙 ,视为昼,暝为夜。’”参见“ 烛龙 ”。
(2).指太阳。 唐 纥干俞 《登天坛山望海日初出赋》:“照烛兮驪珠潜吐,曭朗兮龙烛忽生。”
(3).以龙为饰之烛。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神飊猎红蕖,龙烛然金枝。” 南唐 李煜 逸句:“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西清诗话谓 蔡元 长春帖子‘龙烛影中犹是腊,凤簫声里已吹春’,荐绅类能传诵,以为 蒋潁叔 作,非也。予以为此一联全是 方干 《除夜》诗:‘寒灯短燄方烧腊,画角声残已报春。’”
分類:逸句
《國語辭典》:烛龙(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借指太阳。唐。李邕〈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明。谢谠《四喜记》第八出:「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漢語大詞典》:衔烛(銜燭)
(1).口含火炬。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汉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八:“兰膏停室,不思衔烛之龙。”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
(2).指口含蜡烛。旧唐书·西戎传·高昌:“ 文泰 又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餘,性甚慧,能曳马衔烛。”
分類:火炬蜡烛
《漢語大詞典》:笼烛(籠燭)
犹笼灯。 宋 曾巩 《冬夜即事》诗:“闻説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漢語大詞典》:烛焰(燭燄)
谓灯烛的光焰。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古意咏烛》:“花中烛,似将人意同。忆啼流膝上,烛燄落花中。”宋史·礼志七:“风顿止,天宇澄霽,烛燄凝然。”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那烛燄起的足有五寸餘长。” 叶圣陶 《倪焕之》一:“他清湛的眼睛凝视着烛焰,正在想自己的前途。”
分類:灯烛光焰
《漢語大詞典》:烛微(燭微)
谓观察入微。 宋 洪适 《辞免除右仆射兼枢密使第三表》:“臣器非任重,识不烛微。” 宋 陆游 《德勋庙碑》:“沉机独智,烛微察远。”
分類:观察入微
《國語辭典》:火烛(火燭)  拼音:huǒ zhú
1.烛火、烛光。《太平广记。卷三四七。李佐文》引唐。薛用弱《集异记》:「约三更,晦稍息,数里之外,遥见火烛。」宋。文同〈织妇怨〉诗:「不敢辄下机,连宵停火烛。」
2.泛指容易引起火灾的东西。《平妖传》第一八回:「胡员外早早打发解库掌事的及主管各人,回家赏中秋,吩咐院子俱各牢拴门户,仔细火烛。」《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3.指火灾、火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火烛起来,巡捕不许搬东西,这也未免过甚。」。」
《國語辭典》:洞烛(洞燭)  拼音:dòng zhú
1.明亮的烛火。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洞烛冗悬,紫殿仙宫。」
2.透澈明白。如:「这几年的起起落落,让他真正洞烛世事无常的道理。」
《高级汉语词典》:举烛
点起烛火
《骈字类编》:寒烛(寒烛)
唐 刘长卿 秋夜雨中诸公过灵光寺所居 向人寒烛静,带雨夜钟沈。
唐 韦应物 简陟巡建三甥 忽羡后生连榻话,独依寒烛一斋空。
《骈字类编》:兰烛(兰烛)
魏晋 无名氏 子夜四时歌 冬歌十七首 其八 与郎对华榻,弦歌秉兰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