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烧腊(烧腊)  拼音:shāo là
一种食品。先将肉类腌渍,再用火烘烤成红棕色的肉制食品。
《国语辞典》:烤肉  拼音:kǎo ròu
1.将肉放在架上烤熟。如:「为了节能减碳,很多社区都响应中秋节只联谊不烤肉了!」
2.经烘烤的肉。如:「参加运动会,大家站在太阳下好几个钟头,都快变成烤肉了。」
分类:烤肉烘烤
《漢語大詞典》:行炰
传送烘烤的兽肉。《文选·班固〈西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陈轻骑以行炰,腾酒车以斟酌。” 李善 注:“《毛诗》曰:‘炰之燔之。’ 毛萇 曰:‘以毛曰炰。’” 唐 李白 《大猎赋》:“於是享猎徒,封劳苦,轩行炰,骑酌酤。” 王琦 注引说文:“炰毛,炙肉也。”参见“ 行炙 ”。
分類:传送烘烤
《國語辭典》:行炙  拼音:xíng zhì
传递菜肴。《南史。卷二三。王华传》:「传酒行炙,皆悉内妓。」
《漢語大詞典》:炰煎
炮煎。谓烘烤烹制。 宋 王安石 《北客置酒》诗:“山蔬野果杂飴蜜,獾脯豕腊加炰煎。”
分類:烘烤
《漢語大詞典》:炙煿
(1).熏烤。亦比喻折磨。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浑身遍体,星星开剥,儘着他炙煿烹炮。”《水浒传》第一○四回:“﹝ 段三娘 ﹞十五岁时,便嫁个老公,那老公果是坌蠢,不上一年,被他炙煿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灯下有唱卖鑪鸭者,从兄 万周 买之,乃尽食其肉而完其全骨,内传以泥,外糊以纸,染为炙煿之色。”
(2).指烘烤煎炒的食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腹部》“中脘疽”注:“此证一名胃疽……由过食炙煿,以致胃腑火毒而成。”
《国语辞典》:柴鱼(柴鱼)  拼音:chái yú
将除去内脏的鲜鱼蒸熟,以慢火烘烤成坚硬薰黄的鱼乾,再刨成薄片。因形状颜色似柴,故称为「柴鱼」。
《漢語大詞典》:烤炙
烘烤;太阳强烈照射。例如:炎夏的太阳烤炙着大地。
《国语辞典》:烤鸡(烤鸡)  拼音:kǎo jī
经过烘烤的鸡肉。如:「这家餐馆的烤鸡非常有名,咱们去尝尝吧!」
分类:烘烤鸡肉
《漢語大詞典》:逼红(逼紅)
指用火把金属烘烤发烫而呈红色。《豆棚闲话·范少伯水葬西施》:“更立一铜柱,炭火逼红,叫人抱柱立刻焦枯,名为炮烙之刑。”
《國語辭典》:回炉(回爐)  拼音:huí lú
1.将金属重新熔化。
2.比喻再做以前放弃的事。《西游记》第三○回:「把行李等老猪挑去高老庄上,回炉做女婿去呀。」
《漢語大詞典》:焦脆
(1).谓食物煎炸或烘烤后焦黄而酥脆。如:焦脆的麻花2.形容声音十分清脆。 梁斌 《红旗谱》二五:“﹝ 严萍 ﹞踏着焦脆的脚步声走过来。”
《漢語大詞典》:杨豚(楊豚)
佳肴名。即烤乳猪。杨,通“ 煬 ”,炙,烘烤。
分類:佳肴烘烤
《国语辞典》:烤面包机(烤面包机)  拼音:kǎo miàn bāo jī
通电流后,可调节热度以烘烤面包的电器。
《国语辞典》:猪肉乾(猪肉乾)  拼音:zhū ròu gān
以猪肉片烘烤,除去水分并加糖汁而制成的肉乾。如:「他买了一盒猪肉乾,还有很多菜肴,准备过节。」
《漢語大詞典》:火燵
一种烘烤的用具。 巴金 《神·鬼·人》:“﹝他﹞便站起来,指着那覆盖在棉被下面的火燵。”
分類:烘烤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