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炼 → 鍊炼”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炼铜(煉銅) 拼音:liàn tóng
将磨成粉状的铜矿加水、油后,以浮选法取得含量较高的铜,置于锻烧炉内镕成铜块,再以电解法取得纯铜的过程。如:「这些炼铜的废水严重污染了河川。」《明史。卷四六。地理志七》:「西南有竹子山。东有劄龙山,石可炼铜。」
《高级汉语词典》:现钟弗打,倒去炼铜
现钟不打,倒去敛铜。谓舍近求远
《国语辞典》:见钟不打,更去炼铜(见钟不打,更去炼铜) 拼音:xiàn zhōng bù dǎ,gèng qù liàn tóng
看到现成的钟不敲,反而去炼铜铸钟。比喻舍近求远。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见钟不打,更去炼铜。乐天!乐天!在那里!」
《漢語大詞典》:胆水(膽水)
古称含胆矾的水,用以炼铜。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 信州 铅山 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乾溢係夫旱涝,大抵盛於春夏,微於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
《宋史·食货志下七》:“ 信州 胆铜古阬二:一为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一为胆土煎铜,土无穷而为利寡。”参见“ 胆铜 ”。
《漢語大詞典》:胆铜(膽銅)
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 魏 晋 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 宋 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 元 明 后始见废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三·铜铁铅锡坑冶》:“坑皆有胆铜者,盖以铁为片,浸之胆水中,后数十日即成铜。”
《宋史·食货志下二》:“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 饶州 兴利场 , 信州 铅山场 各有岁额,所谓胆铜也。”
《漢語大詞典》:胆土(膽土)
古称含胆矾的土,用以炼铜。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凡古坑有水处曰胆水,无水处曰胆土。胆水浸铜,工省利多;胆土煎铜,工费利薄。”
《國語辭典》:鼓风炉(鼓風爐) 拼音:gǔ fēng lú
一种熔金属的炉子。用鼓风机自下部送风以助燃烧。将铁矿、石灰石及焦炭由顶部加入炉中,炉底导入氧,藉焦炭及氧生成的一氧化碳,以还原氧化铁,炉中所成的不纯铁液体冷却后,结块成为铸铁或生铁。
《国语辞典》:摘山煮海 拼音:tì shān zhǔ hǎi
摘,开发。摘山煮海指开山炼铜,煮海为盐。比喻开辟资源。《宋史。卷二五七。李继和传》:「以朝廷雄富,犹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军须。」宋。秦观〈国论〉:「至于摘山煮海,冶铸之事,他日吏缘以为奸者,临遣信臣,更定其法。」
《国语辞典》:转化炉(转化炉) 拼音:zhuǎn huà lú
一种炼铜或钢的炉子。内侧由耐火物镶成,可耐高温。由熔矿炉中得到的铁或铜的化合物,可经转化炉提炼出钢或铜。
《漢語大詞典》:牝铜(牝銅)
古代炼铜,以水灌铜,其凹陷者为牝铜。参见“ 牡铜 ”。
《漢語大詞典》:牡铜(牡銅)
古代炼铜时以水灌铜,其凸起者为牡铜,其凹陷者为牝铜。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灌铜,当以在火中向赤时也,则铜自分为两段,有凸起者,牡铜也;有凹陷者,牝铜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取牡铜以为雄剑,取牝铜以为雌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鍊铜时……以水灌铜,铜当分为两段。有凸起者,牡铜也;凹陷者,牝铜也。”
《漢語大詞典》:牡铜(牡銅)
古代炼铜时以水灌铜,其凸起者为牡铜,其凹陷者为牝铜。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灌铜,当以在火中向赤时也,则铜自分为两段,有凸起者,牡铜也;有凹陷者,牝铜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取牡铜以为雄剑,取牝铜以为雌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鍊铜时……以水灌铜,铜当分为两段。有凸起者,牡铜也;凹陷者,牝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