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炼 → 鍊炼”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丹母
指炼丹的元母。 唐 吕岩 《鄂渚悟道歌》:“丹砂一粒名千般,一中有一为丹母。” 宋 陆游 《杂书幽居事》诗:“炉常养丹母,手自斲桐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水银﹝发明﹞引 甄权 曰:“水银有大毒,朱砂中液也,乃还丹之元母。”
分類:炼丹发明
《漢語大詞典》:阴鼎(陰鼎)
(1).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2).道教所用炼丹之鼎。 唐 吕岩 《七言》之十九:“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
《漢語大詞典》:火经
书名。道家讲用火炼丹的书。无传。例如:与太阳道士讲《火经》。——·李朝威《柳毅传》何谓《火经》。
《漢語大詞典》:轩辕鼎(軒轅鼎)
古代传说中 黄帝 制造的鼎。事见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 宋 王禹偁 《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袄天使》:“移典 维扬 日望还,轩辕鼎成飞上天。”后因称道教炼丹炉。 元 柳贯 《浦阳十咏·昭灵仙迹》:“因山不启轩辕鼎,化石犹联婺女星。” 元 虞集 《步虚词》之三:“鍊丹轩辕鼎,濯景 崑仑 池。”
《漢語大詞典》:黄金药(黄金藥)
道教谓炼丹所得黄金为仙药。 唐 李白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诗:“当餐黄金药,去为 紫阳 宾。”参见“ 黄金 ”。
《國語辭典》:黄金(黃金)  拼音:huáng jīn
1.一种贵重金属,因具美丽夺目的金黄色光泽而得名。延、展性极佳,化学性稳定,可用于电力、太空等工业,也可用来制造货币、首饰等。也称为「金子」。
2.铜。《书经。舜典》:「金作赎刑。」汉。孔安国。传:「金,黄金。」唐。孔颖达。正义:「此传黄金,吕刑黄铁,皆是今之铜也。」
3.粪便的戏称。如:「不可让宠物随地便溺,以免黄金遍地,有碍市容观瞻。」
《漢語大詞典》:丹家
炼丹的方士。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下:“丹家诗词歌诀,如: 元阳子 《大道歌》, 曾先生 《灵源歌》…… 刘高尚 《敲爻歌》, 金华子 注 洞微子 诗。”
《漢語大詞典》:玉灶(玉竈)
道家炼丹的灶。 唐 武则天 《赠胡天师》诗:“碧岫窥玄洞,玉灶鍊丹砂。”
分類:道家炼丹
《漢語大詞典》:阳炉(陽爐)
炼丹炉。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九:“金丹不是小金丹,阴鼎阳炉里面安。”
分類:炼丹丹炉
《漢語大詞典》:鸿崖(鴻崖)
(1).指游仙。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道也者,逍遥虹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
(2).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下有炼丹井,相传为 洪涯先生 得道处,后因以名山。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东窥 文命 之穴,南望 鸿崖 之井。”
《漢語大詞典》:火记(火記)
《火记》为古之丹书,专述火候功用,后因用以指炼丹的火候。 宋 张方平 《赠郭诚思》诗:“尘游谢京国,火记得 酆都 。”参阅《参同契》卷上。
《漢語大詞典》:烧鍊(燒鍊)
亦作“ 烧炼 ”。
1.谓道教徒烧炉炼丹。 唐 李翱 《疏屏奸佞》:“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主好神仙,则通烧鍊变化之术。”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元和 中,方士烧鍊之术盛行,士大夫多有信之者。”鍊,一本作“ 炼 ”。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七事为证》:“然为化学之元祖者,即道家之烧炼术也。古人欲得不死之药,於是方士创烧炼之术以求之。”
2.冶炼。《再生缘》第二五回:“军师既会飞刀,何不早些烧炼?”
《國語辭典》:烧炼(燒煉)  拼音:shāo liàn
烧丹炼药。「炼」文献异文作「鍊」。唐。李翱 疏屏奸佞:「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主好神仙,则通烧鍊变化之术。」清。赵翼〈白香山〉诗:「元和中,方士烧鍊之术盛行,士大夫多有信之者。」
《漢語大詞典》:铅虎(鉛虎)
铅汞。炼丹家以为: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以五行属水之汞为虎之魄,属火之铅为龙之魂,故铅汞亦称“ 铅虎 ”。亦指代人之精神。 宋 张炎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词:“莫趁江湖鸥鷺。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
《漢語大詞典》:旌阳宅(旌陽宅)
相传为 晋 许逊 炼丹成仙处。亦借称修炼成仙之所。 宋 姜夔 《鹧鸪天》词:“ 旌阳 宅里疏疏磬,挂屩枫前草草杯。” 宋 叶适 《赠赵季清县丞》诗:“多生有奇姿,名已在仙籍;朝游 风后馆 ,暮返 旌阳宅 。”
《漢語大詞典》:丹仙
指炼丹的方士。 清 陆师 《矿洞开采即事》诗:“山骨巧匠斵,汞诀丹仙传。”
分類:炼丹方士
《漢語大詞典》:六一泥
(1).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一种泥。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封之﹞。” 王明 校释:“ 孙 校:‘泥’下刻本有‘封之’二字。 明 案《籤》六七‘泥’下有‘固济’二字。固济者,密封也。”后以指炼丹。 唐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长天寺》诗:“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亦省称“ 六一 ”。 唐 吕岩 《七言》之十四:“知是一般真箇术,调和六一也同天。”
(2).中药名。蚯蚓泥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蚯蚓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