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涂炭(塗炭)  拼音:tú tàn
陷于涂泥炭火之中。比喻处境困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也作「荼炭」。
《國語辭典》:冰炭  拼音:bīng tàn
性质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國語辭典》:兽炭(獸炭)  拼音:shòu tàn
用兽骨烧成的炭或用炭屑和水制成的兽形炭。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覆鸟毛而不暖,然兽炭而逾寒。」唐。张南史〈雪〉诗:「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国语辞典》:炽炭(炽炭)  拼音:chì tàn
烧炭。《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分类:烧炭
《漢語大詞典》:炉炭(爐炭,鑪炭)
炉中的炭火。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晋书·宣帝纪:“ 魏武帝 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法苑珠林卷十一:“於是沉浮鑊汤之里,偃仰炉炭之中。”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盛夏无水,土气毒热,如炉炭燔灼。”
鑪炭:1.炉中的炭火。周礼·天官·宫人:“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鑪炭,凡劳事。”左传·定公三年:“自投于牀,废于鑪炭,烂,遂卒。”墨子·备梯:“五步一灶,灶门有鑪炭。”
(2).比喻危急的境地。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
《漢語大詞典》:薪炭
木炭。汉书·匈奴传下:“ 胡 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齎鬴鍑薪炭,重不可胜。” 宋 苏辙 《冬至日作》诗:“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
分類:木炭
《國語辭典》:吞炭  拼音:tūn tàn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效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唐。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國語辭典》: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答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南朝宋。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分類:豫让
《國語辭典》:石炭  拼音:shí tàn
煤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注》:「山有石炭,火之,热同樵炭也。」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
分類:石炭绪言
《漢語大詞典》:土炭
土与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悬于衡器的两端用以测阴阳之气。
《國語辭典》:木炭  拼音:mù tàn
一种将木材密闭于窑中,用火烧成的燃料。
《國語辭典》:木炭画(木炭畫)  拼音:mù tàn huà
用木炭条画的素描。
《漢語大詞典》:铁炭(鐵炭)
(1).铁和炭。古代用于探测节候变化的仪器上。《汉书·李寻传》:“政治感阴阳,犹铁炭之低卬,见效可信者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天文志》云‘县土炭’也。以铁易土耳。先冬夏至,县土炭於衡,各一端,令适停。冬,阳气至,炭仰而铁低;夏,阴气至,炭低而铁仰。以此候二至也。”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韦鼎望气》:“夫天不言,以气与象传吉凶,其应验之速,虽桴鼓之荅,铁炭之动不过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岁时》:“庶铁炭轻重,无失寒燠之宜;灰箭飞浮,不爽阴阳之度。”
(2).一种用于冶锻的煤。火焰不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铁:“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煤炭:“炎平者曰铁炭,用以冶锻。”
《漢語大詞典》:烧炭(燒炭)
将树木枝干烧制为炭。魏书·刑罚志:“畿内,民富者烧炭於山,贫者役於圊溷。”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卖炭翁,伐薪烧炭 南山 中。”
《國語辭典》:炭火  拼音:tàn huǒ
燃烧炭所生的火焰。如:「在郊外烤肉之后,得将炭火熄灭,以免造成火灾。」《醒世姻缘》第九七回:「问是感得甚病。回说是被炭火所伤,不能穿得衣服。」
分類:炭火燃烧
《漢語大詞典》:柴炭
木炭。隋书·后妃传序:“司饎,掌廪餼柴炭。”宋史·食货志下八:“二年,詔在京诸门,凡民衣屨、穀菽、鷄鱼、蔬果、柴炭、瓷瓦器之类,并蠲其税。”《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 就牀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女子便走到当院里,顺着那声音听去……竟是在堆柴炭的那一间房里。”
分類:木炭
《漢語大詞典》:炭冰
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 明 陆采 《怀香记·谋逾东墙》:“这姻缘炭冰,这姻缘炭冰,除非再生,方能交颈。”
分類:冰冷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