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蜡炬烧春(蜡炬烧春)
马祖常 赵中丞折枝山茶诗 千枝蜡炬烧春夜,羯鼓催花打六么。
分类:山茶
《韵府拾遗 语韵》:燋炬
诗注卜用龟以楚焞之木烧之于燋炬之火执以灼龟
《漢語大詞典》:金莲花炬(金蓮花炬)
见“ 金莲华炬 ”。
《漢語大詞典》:金莲华炬(金蓮華炬)
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 綯 ﹞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后用以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亦作“ 金莲花炬 ”。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闕恩光。”亦省称“ 金莲炬 ”、“ 金莲 ”。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词:“看君稳步过花甎。归院引金莲。” 金 陈庾 《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邹太和 学士云:‘……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
《漢語大詞典》:金莲华炬(金蓮華炬)
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 綯 ﹞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后用以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亦作“ 金莲花炬 ”。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闕恩光。”亦省称“ 金莲炬 ”、“ 金莲 ”。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词:“看君稳步过花甎。归院引金莲。” 金 陈庾 《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邹太和 学士云:‘……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
《國語辭典》:目光如炬  拼音:mù guāng rú jù
1.形容人怒视。《周书。卷一二。列传。齐炀王宪》:「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南史。卷一五。列传。檀道济》:「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2.形容目光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中间坐著一位神道,面阔尺馀,须髯满颏,目光如炬,肩臂摇动,像个活的一般。」
3.比喻见事透澈,识见远大。如:「教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光如炬,凡事都有独到之见解。」
《骈字类编》:芦炬(芦炬)
荆楚岁时记正月未日夜芦炬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
大法炬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善威光天子请问陀罗尼门。佛入大力庄严三昧,说过去之放光如来说此经事。一经五十二品,皆述昔时放光如来所说之法。
下炬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下火,秉炬火葬式,最后导师以炬表示火葬亡者之意。
正法炬
【佛学大辞典】
(譬喻)正法能照生死之阇,故譬之于炬。三论玄义曰:「善巧说法,燃正法炬灭邪见幢。」
秉炬
【佛学大辞典】
(仪式)禅林之语。与通常所言下火同,别曰秉炬者,因秉炬语长,下火语短,下火一人行之,秉炬数人行之。行荼毗式时,秉炬火为法语之佛事也。若用真火,则移刻易烬,故刻木炬涂朱为火之状,或用红绵缯造花著之于炬首,不点火。
法炬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能照物,故譬之以火炬。大集经五十六曰:「法炬当散灭。」
明炬
【佛学大辞典】
(譬喻)明之炬火,以喻般若之智也。万善同归集五曰:「故知般若是险恶径中之导师,迷闇室中之明炬。」
智炬
【佛学大辞典】
(譬喻)智慧之光明譬如炬。观经玄义分曰:「洒甘露润于群萌,煇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
智炬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与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同本别译。
慧炬
【佛学大辞典】
(譬喻)智慧之灯炬也。智慧能照无明之闇,使知道之险难,故譬为灯炬。涅槃经二十一曰:「汝于佛性犹未明了,我有慧炬能为照明。」寄归传二曰:「舣法舟于苦津,秉慧炬于长夜。」
【佛学常见辞汇】
智慧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