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分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分类词汇(续上)
焦沙烂石
炎炎夏日
炎阳炙人
沧热
暑岁
热乡
热审
佛类词典
八炎热地狱
炎热地狱
《国语辞典》:焦沙烂石(焦沙烂石)  拼音:jiāo shā làn shí
将沙石烧得焦烂。形容天气非常炎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
《国语辞典》:炎炎夏日  拼音:yán yán xià rì
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分类:炎热夏天
《国语辞典》:炎阳炙人(炎阳炙人)  拼音:yán yáng zhì rén
炙,烤。「炎阳炙人」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如:「炎阳炙人,应该避免长期曝晒,以免伤害皮肤。」
《漢語大詞典》:沧热(滄熱)
寒冷与炎热。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重以部族战争,更相俘虏,羼处互效,各失其本。燥溼沧热之异而理色变。”
分類:寒冷炎热
《國語辭典》:暑岁(暑歲)  拼音:shǔ suì
久不下雨的旱年。《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暑岁羊多疫死,及为怪。」
分類:炎热干旱
《漢語大詞典》:热乡(熱鄉)
气候炎热之地。指南方。《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 唐 孔颖达 疏:“ 孙毓 以为寒乡率早寒,北方是也;热乡乃晚寒,南方是也。”
《漢語大詞典》:热审(熱審)
明 清 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 明 永乐 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 成化 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 清 代沿袭。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纍臣 郑履淳 、 李芳 ;及朝审,又请释 李已 ,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而贼 满 人方行其农忙停讼、热审减刑之假仁假义以自饰。”参阅明史·刑法志二
八炎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八炎火地狱同。
炎热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梵名Tapana,八大地狱之第六。火随身起,热苦不堪,故曰炎热。见俱舍论世间品。
【佛学常见辞汇】
八大地狱之第六,此地狱火随身起,热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