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洲
亦作“ 火州 ”。
(1).传说 南海 古地名。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西域重译献火浣布” 裴松之 注引 汉 杨孚 《异物志》:“ 斯调国 有 火州 ,在 南海 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一本作“ 火洲 ”。
(2).泛指南方炎热地方。 唐 沈佺期 《从驩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赠苏使君》诗:“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
(3).古地名。 汉 时为 高昌壁 , 唐 时为 高昌县 , 宋 元 时为 高昌回鹘 国都。 吐鲁番 所得突厥文写本作Qoco,其地即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市 之 哈剌 和卓 城(Karakhoja)。
《漢語大詞典》:火徼
指南方炎热的边区。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烟驰火徼,励珠产而移琛;雪鶩冰洲,驾瑶谿而纳賮。”
《國語辭典》:乾热(乾熱)  拼音:gān rè
1.乾燥炎热。如:「仙人掌能够适应乾热的气候。」
2.只能心中渴望,却无法得到。《水浒传》第二一回:「外人见押司在这里,多少乾热的不怯气,胡言乱语,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听。」《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却是船家虽在岸上,回转头来就看得船上见的,只好话说往来,做不得手脚,乾热罢了!」
《漢語大詞典》:西晒(西曬)
指房屋朝西的一面午后因受阳光照射而夏秋室内炎热。
《漢語大詞典》:炎疠(炎癘)
指南方炎热地区的流行病。 唐 宋之问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何辞御魑魅,自可乘炎癘。”
《漢語大詞典》:晴热(晴熱)
晴朗炎热。《新民晚报》1986.8.29:“今年夏天的持续晴热,据说是十年来所仅有的。”
分類:晴朗炎热
《漢語大詞典》:歇热(歇熱)
天气炎热时在荫凉处休息。 元 方夔 《田家》诗:“老农歇热藤荫下,一树冬青落细花。”
《国语辞典》:燠燥  拼音:yù zào
炎热、燥热。如:「天气燠燥,使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分类:炎热燥热
《國語辭典》:秋老虎  拼音:qiū lǎo hǔ
比喻立秋后仍然炎热的天气,称为「秋老虎」。如:「今年秋老虎发威,过了八月半,白天最高温竟然还飙到三十六度!」
《漢語大詞典》:热渴(熱渴)
炎热干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佛在世,有大商侣,热渴逼迫,来至佛所。”
分類:炎热干渴
《漢語大詞典》:炀旱(煬旱)
炎热干旱。新唐书·杨炎传:“时方煬旱,人情骚携。”
分類:炎热干旱
《国语辞典》:烈日当空(烈日当空)  拼音:liè rì dāng kōng
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如:「最近的天气,上午烈日当空,下午却雷雨大作,真伤脑筋!」
《国语辞典》:盛暑祁寒  拼音:shèng shǔ qí hán
最炎热与最寒冷的季节。形容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旧五代史。卷九三。晋书。崔棁传》:「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
《国语辞典》:燋金流石  拼音:jiāo jīn liú shí
将金石烧到镕化。形容非常炎热。《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峻传》:「是以放勋之代,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燋金流石。」也作「焦金流石」、「燋金烁石」。
分类:金石炎热
《国语辞典》:焦沙烂石(焦沙烂石)  拼音:jiāo shā làn shí
将沙石烧得焦烂。形容天气非常炎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