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灾祲(災祲)
亦作“灾祲”。 犹灾异。 明 张煌言 《天地解而雷雨作》:“若过为鼓润,而禎祥由之,灾祲亦由之也。”清史稿·后妃传论:“外侮迭乘,灾祲屡见。”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时轮金刚法会募捐缘起》中有这样的句子:‘古人一遇灾祲,上者罪己,下者修身。’”参见“ 灾异 ”。
分類:灾异
《國語辭典》:灾异(災異)  拼音:zāi yì
因事物的反常而造成的灾祸。《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國語辭典》:禬禳  拼音:guì ráng
焚香讽诵,祈求去除灾祸。《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此禬禳之法也。您岂不见『观音经』有云:『我若向刀山,刀寻段段断。』」
《漢語大詞典》:消变(消變)
消除灾异或变异。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是时 子产 任政,内惠於民,外善辞令,以交三国, 郑 卒亡患,能以德消变之效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问以灾异及消復之术” 元 胡三省 注:“消復者,消变而復其常也。”
《國語辭典》:蝥贼(蝥賊)  拼音:máo zé
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也作「蟊贼」。
《漢語大詞典》:祥异(祥異)
(1).吉祥与灾异。后汉书·杨赐传:“ 光和 元年,有虹蜺昼降於 嘉德殿 前……﹝帝﹞使中常侍 曹节 、 王甫 问以祥异祸福所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卷,所记鬼神祥异,而类之谱録中,盖以为品玉之书。”
(2).指妖异。清史稿·灾异志一:“明史·五行志著其祥异,而削事应之附会,其言诚韙矣。”
《國語辭典》:异变(異變)  拼音:yì biàn
1.异乎寻常的变化。《文选。贾谊。过秦论》:「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杜夔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2.非常的变故。《西游记》第九回:「事属异变,乞陛下立发人马,剿除贼寇。」
《漢語大詞典》:征书(徵書)
(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后汉书·千乘贞王伉传:“初,迎立 灵帝 ,道路流言 悝 恨不得立,欲钞徵书。”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 豫章 ,徵书朝发夕至。” 唐 白居易 《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 明 刘基 《送李子庚之金陵》:“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漢語大詞典》:纬候(緯候)
(1).纬书与《尚书中候》的合称。亦为纬书的通称。后汉书·方术传序:“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 箕子 之术, 师旷 之书,纬候之部,鈐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賾,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 李贤 注:“纬,七经纬也。候,《尚书中候》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迭。” 明 宋濂 《唐思诚墓铭》:“相与辨诸子是非,凡九十种;餘及僻隐纬候之书,又数十家。”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洛书:“且神龟背负,经典无文,其説皆出于纬候。”参见“ 纬书 ”。
(2).谶纬之学。多指天象符瑞、占验灾异之术。北齐书·宋景业传:“明周易,为阴阳纬候之学,兼明歷数。”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 师周 勇健豪侠,颇通纬候、兵书。”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帝閲 护 书记,有假託符命妄造异谋者,皆坐诛;唯得 庾季才 书两纸,盛言纬候灾祥,宜返政归权,帝赐 季才 粟三百石,帛二百段,迁太中大夫。” 胡三省 注:“纬,谓七纬日月五星之行,失行则为灾。候,谓月令七十二候,失节则为灾。”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郭子兴本姓陈》:“ 元 末有 陈某 者,不知何许人,精识纬候,知王气在东南。”
《國語辭典》:纬书(緯書)  拼音:wěi shū
依托经义专论符箓瑞应的书。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种,称为「七纬」,起于西汉末年。
《漢語大詞典》:鼎雉
书·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孔颖达 疏:“ 高宗 既祭 成汤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鸣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 祖己 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后汉书·刘陶传》:“故 武丁 得 傅説 ,以消鼎雉之灾, 周宣 用 申 甫 ,以济 夷厉 之荒。”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异, 宋景 崇德以退荧惑之变。”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追思寄食真如梦,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妇同,空怀愧禄千钟。”
分類:灾异征象
《漢語大詞典》:灾氛(災氛)
不祥之气;灾异的征兆。 前蜀 杜光庭 《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稼穡蕃登,灾氛荡涤。”《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讨妖檄文》:“ 天囯 永兴也,有无数之祥兆;而妖胡将灭也,有莫大之灾氛。”
《漢語大詞典》:黄光
古代天象名。迷信认为是一种灾异的征兆。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黄者,日上黄光不散如火然,有黄浊气四塞天下,蔽贤絶道,故灾异至絶世也。” 唐 王諲 《南至云物赋》:“云散黄光,天浮喜气。”
《漢語大詞典》:蛇变(蛇變)
(1).蛇妖灾异。后汉书·杨赐传:“蛇变可消,禎祥立应。”
(2).文选·潘岳〈西征赋〉:“忽蛇变而龙攄,雄 霸上 而高驤。” 李善 注:“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后以“蛇变”比喻帝王的兴起。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赵 既蛇变, 陈 復凤鸣。”
《國語辭典》:禳田  拼音:ráng tián
在田间设祭,以求丰收。《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
《漢語大詞典》:变咎(變咎)
变故,灾异。后汉书·陈忠传:“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輒切免公台。” 宋 王禹偁 《为宰臣以彗星见求退表》:“必生良弼,用协圣猷,克致和平,坐销变咎。” 宋 梅尧臣 《风异赋》:“若此言变咎,则非愚者之能议。”
分類:变故灾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