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然灰
 
灰无焰

相关人物
南郭子


《庄子》内篇·卷一下《齐物论》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动若运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尘。动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于无心而自得,吾所不能二也。」

例句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司空图 诗品二十四则(附录)精神

古木无生意,寒云若死灰。 张说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二首

心对炉灰死,颜随庭树残。 张说 闻雨

洎乎吾生何飘零,支离委绝同死灰。 杜甫 晚晴

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 罗隐 村桥

深隐犹为未死灰,远寻知己遇三台。 贯休 到蜀与郑中丞相遇

怅矣欣怀土,居然欲死灰。 骆宾王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

《國語辭典》:灰心  拼音:huī xīn
1.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比喻内心寂然不动如死灰。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七○:「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
2.遭逢失意,志气消沉,气馁不振。宋。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诗:「灰心宁复然,汗喘久已静。」《红楼梦》第七一回:「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得灰心转悲,滚下泪来。」也作「灰念」。
《国语辞典》:木形灰心  拼音:mù xíng huī xīn
比喻不为外物所扰,对一切事都能无动于衷。参见「槁木死灰」条。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几,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当此之际,又不知居在何地,身是何人。」
《漢語大詞典》:槁形灰心
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 鹿门 所见於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参见“ 槁木死灰 ”。
《國語辭典》:槁木死灰  拼音:gǎo mù sǐ huī
形体寂静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犹如冷灰。形容人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
《國語辭典》:灰心丧意(灰心喪意)  拼音:huī xīn sàng yì
意志消沉,气馁不振。《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也作「灰心丧气」。
分類:灰心丧气
《國語辭典》:灰心丧气(灰心喪氣)  拼音:huī xīn sàng qì
心灰意冷,气馁不振。如:「由于计画案被批评的一无是处,所以每一个人都灰心丧气。」也作「灰心丧意」。
《國語辭典》:灰心丧气(灰心喪氣)  拼音:huī xīn sàng qì
心灰意冷,气馁不振。如:「由于计画案被批评的一无是处,所以每一个人都灰心丧气。」也作「灰心丧意」。
《國語辭典》:灰心槁形  拼音:huī xīn gǎo xíng
心如死灰,形如枯木。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比喻意志消沉,没有生气。宋。苏轼 乞加张方平恩礼劄子:「今已退老南都,以患眼不出,灰心槁形,与世相忘。」
《漢語大詞典》:灰心短气(灰心短氣)
见“ 灰心丧气 ”。
《國語辭典》:灰心丧气(灰心喪氣)  拼音:huī xīn sàng qì
心灰意冷,气馁不振。如:「由于计画案被批评的一无是处,所以每一个人都灰心丧气。」也作「灰心丧意」。
《漢語大詞典》:枯体灰心(枯體灰心)
见“ 枯形灰心 ”。
《國語辭典》:枯形灰心  拼音:kū xíng huī xīn
形体如同枯木,心犹如死灰。比喻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宋。苏轼 参寥子真赞:「与人无竞,而好刺讽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也作「枯体灰心」。
《國語辭典》:枯形灰心  拼音:kū xíng huī xīn
形体如同枯木,心犹如死灰。比喻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宋。苏轼 参寥子真赞:「与人无竞,而好刺讽朋友之过;枯形灰心,而喜为感时玩物不能忘情之语。」也作「枯体灰心」。
《国语辞典》:心冷  拼音:xīn lěng
灰心。如:「你如此绝情,使我对你完全心冷!」
分类:灰心
《漢語大詞典》:灰念
犹灰心。 宋 俞成 《〈萤雪丛说〉序》:“余自四十以后,便不出应举……自此功名灰念。”参见“ 灰心 ”。
分類:灰心
《國語辭典》:灰心  拼音:huī xīn
1.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比喻内心寂然不动如死灰。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七○:「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
2.遭逢失意,志气消沉,气馁不振。宋。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诗:「灰心宁复然,汗喘久已静。」《红楼梦》第七一回:「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得灰心转悲,滚下泪来。」也作「灰念」。
《國語辭典》:沮丧(沮喪)  拼音:jǔ sàng
失望灰心。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旧五代史。卷三四。唐书。庄宗本纪八》:「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
《漢語大詞典》:自沮
(1).自感灰心。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既已疑矣,安能察其言而明其心,此臣之所大惧而卒以自沮也。”
(2).自行败坏;自毁。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虽微 章得象 、 陈执中 以排沮其事,亦安得而不自沮哉?”
(3).自碍;自阻。 明 宋濂 《〈吴潍州文集〉序》:“ 德基 尚勖之,毋徒泥 子西 之言而自沮也。”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夫不明古乐,终不能研究古礼, 国藩 之私憾也;郊庙祭仪及军礼等,残闕无徵,千古之公憾也。是皆用以自沮而不达者也。”
《國語辭典》:废然(廢然)  拼音:fèi rán
消极失望的样子。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國語辭典》:心如死灰  拼音:xīn rú sǐ huī
心志不为外物所动,如不再燃烧的灰烬。参见「心若死灰」条。宋。司马光〈无为赞贻邢和叔〉:「学黄老者以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为无为,迂叟以为不然。」《镜花缘》第三八回:「倘主意拿定,心如死灰,何处不可去,又何必持其龙须以为依附?」
《國語辭典》:心若死灰  拼音:xīn ruò sǐ huī
语出《庄子。知北游》:「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心不为外物所动,如不再燃烧的灰烬。《隋书。卷五七。卢思道传》:「心若死灰,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也作「心如死灰」。
《國語辭典》:心灰  拼音:xīn huī
心若死灰。比喻失望到了极点。唐。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國語辭典》:死灰  拼音:sǐ huī
1.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比喻人颓丧或枯寂。《庄子。齐物》:「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形容颜色的惨白。《淮南子。修务》:「面若死灰,颜色黴墨。」《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女大惧,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