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隳亡
灭亡。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及 二世 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亡。”
分類:灭亡
《漢語大詞典》:揃落
犹灭亡。 南朝 梁 裴子野 《明帝诛诸弟论》:“借使叔仲有国,犹不失配天;而他人入室,将七庙絶祀:曾是莫怀,甘心揃落。”
分類:灭亡
《漢語大詞典》:槁丧(槁喪)
灭亡。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假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世。”
分類:灭亡
《漢語大詞典》:剪丧(翦喪)
犹灭亡。左传·昭公三十年:“不知天将以为虐乎?使翦丧 吴国 而封大异姓乎?其抑亦将卒以祚 吴 乎?其终不远矣。”
分類:灭亡
《漢語大詞典》:熸亡
灭亡。宋史·吕蒙正传:“朕比来征讨,盖为民除暴;苟好功黷武,则天下之人熸亡尽矣。”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引此文作“熸灭”。
分類:灭亡
《漢語大詞典》:灭覆(滅覆)
灭亡。管子·五辅:“凡人君之所以内失百姓,外失诸侯……社稷灭覆,身体危殆,非生於諂滛者,未之尝闻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无与昭姦,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分類:灭亡
《國語辭典》:故国(故國)  拼音:gù guó
1.历史悠久的国家。《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
2.祖国。《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 :「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于是作麦秀之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3.故乡。如:「离家在外打拼十几年后,终于在今年返回故国。」唐。杜甫上白帝城〉诗二首之一:「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张祜 何满子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4.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五代十国。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旧都;古城。《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攻卫,拔故国,杀子良。」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国语辞典》:不灭(不灭)  拼音:bù miè
1.不熄。《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若举炎火以爇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2.不消失、不灭亡。《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南朝梁。王巾〈头陁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國語辭典》:亡国(亡國)  拼音:wáng guó
国家灭亡。《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唐。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國語辭典》:东晋(東晉)  拼音:dōng jìn
朝代名。(西元317~420)晋自元帝东迁至恭帝元熙二年止,因立国江东地区,且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在旧都洛阳之东,故史称「东晋」。
《國語辭典》:危亡  拼音:wéi wáng
处于被灭亡的危险局势。《史记。卷九七。郦生传》:「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國語辭典》:败亡(敗亡)  拼音:bài wáng
失败灭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天悯周公之德,痛其将有败亡之祸,故于郊祭而见戒云。」
《漢語大詞典》:天亡
谓上天使之灭亡。语出史记·项羽本纪“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王莽 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復 高祖 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林百举 《悲愤》诗之七:“连鷄势失三分重,逐鹿天亡百战威。”
《國語辭典》:殷鉴(殷鑑)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比喻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当可作为野心国家的殷鉴。」
《國語辭典》:殷鉴(殷鑒)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代的子孙应以夏代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比喻为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后之君子,宜在殷鉴。忠信可矣,无恃神焉!」
《漢語大詞典》:胜国
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