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焙药(焙藥)
(1).烘焙药物。 唐 皮日休 《寄怀南阳润卿》诗:“醉来浑忘移花处,病起空闻焙药香。”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二:“竹笼焙药时添火,书榻焚香却闭门。”
(2).烘焙火药。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炮祸》:“﹝火药库﹞一日焙药,火作,众砲倏发,声如震霆,地动屋倾。”
《國語辭典》:硝石  拼音:xiāo shí
一种硝酸盐矿物,成分为硝酸钾(KNO3)。属斜方晶系,为针状或毛发状的集合体,可为制火药、硝酸等的原料。
《國語辭典》:放炮  拼音:fàng pào
1.发射炮弹或点燃火药使之爆炸。《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里放炮开船,一直往上江进发。」
2.比喻发表惊人议论或猛烈批评。如:「他为人喜标新立异,每次开会,老爱放炮。」
3.打麻将时,出牌让人胡牌。
《漢語大詞典》:火枪
亦作“ 火鎗 ”。 装火药和铁砂的旧式枪。今多用于打猎。宋史·陈规传:“ 规 以六十人持火枪自西门出,焚天桥。”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火器:“火鎗、火砲,守则得力,若战,不及弓矢便捷,此余亲在行间知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火炮火枪:“金史《续通考》, 金 哀宗 时, 蒲察官奴 以火枪破敌,以纸十六重为筒,实以柳炭、铁屑、磁末、硫磺、砒硝,以绳繫枪端,以铁鑵藏火,临阵烧之,火出枪前丈餘, 元 兵不能支,遂溃。”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薛奇》:“虎大吼,返扑,仆 奇 于地而坐之,从者料其必死,共燃火鎗击之。” 周纬 《中国兵器史稿》第三章:“ 南宋 时火枪火炮并用…… 明 代自制的火枪,大都以火药线引火,燃及膛内,火药爆发,而推弹外射,业已不用燃石发火。”
《漢語大詞典》:烟硝(煙硝)
火药名。以木炭、硝石及硫黄的粉屑混合制成。
《漢語大詞典》:子窠
古代装在突火枪中的火药弹。纸制,实以火药,伏以引线,借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射而出,射击敌人。开日后子弹的先声,是火器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宋史·兵志十一:“ 开庆 元年, 寿春府 ……又造突火枪,以鉅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絶然后子窠发出,如砲声,远闻百五十餘步。”参阅 冯家昇 《火药的发现及其传播》三。
分類:火枪火药
《國語辭典》:火斗  拼音:huǒ dǒu
熨斗。旧时用炭火生热,故称为「火斗」。
《國語辭典》:熨斗  拼音:yùn dǒu
藉热力烫平衣料的金属器具。《红楼梦》第四四回:「又见方才的衣裳上喷的酒已半乾,便拿熨斗熨了叠好。」《老残游记》第二回:「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也称为「电熨斗」、「煴斗」。
《國語辭典》:土药(土藥)  拼音:tǔ yào
中国所产的鸦片。由罂粟未成熟果实的乳汁浓缩提炼而成。外国输入的鸦片则称为「洋药」。
《国语辞典》:霹雳炮(霹雳炮)  拼音:pī lì pào
一种古代火炮。北宋末年以纸、薄陶、碎铁片及火药制成药包,其爆炸时声大如雷,颇具燃烧力及杀伤力,多用于军事上。
《国语辞典》:药筒(药筒)  拼音:yào tǒng
枪弹或炮弹后部装填火药的圆筒。也称为「弹壳」。
《漢語大詞典》:铅药(鉛藥)
铅弹和火药。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边防》:“籍其人数而稍部勒之,酌给口粮铅药。”
分類:和火火药
《漢語大詞典》:火铳(火銃)
古代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形火器。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可即於 金齿 、 楚雄 、 品甸 及 澜沧江 中道,葺垒深池,以固营栅,多置火銃为守备。寇来勿轻与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遣人四出,各假弓矢火銃,又诣邑借巨砲二。”
《漢語大詞典》:火绵(火綿)
火药名。用浸在强硝酸或强硫酸中的植物纤维制成的爆发火药。
《漢語大詞典》:烂火(爛火)
(1).烈火。 唐 无名氏 《天竺国胡僧水精念珠》诗:“细影疑随烂火销,圆光恐滴袈裟湿。”
(2).火药的一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火药料:“凡火攻有毒火、神火、法火、烂火、喷火……烂火以硼砂、磁末、牙皂、秦椒配合。”
分類:火药烈火
《漢語大詞典》:土枪(土槍)
指用土法制造的枪。与“洋枪”相对。枪膛内装以火药、铁砂等。 郭希仁 《从戎纪略》:“须臾街面鼓譟起, 张世瑗 被戕,匪众拥至署内,以土枪向内轰击。” 锺发宗 《赤卫军围困兴国城》:“每个中队都有四门土炮,十几支土枪。”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这是以前红军使用的武器,本来是农民打鸟的土枪,也跟着主人来到了队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