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火把  拼音:huǒ bǎ
火炬。用易燃的东西捲成长条形,或在棍棒的一端缠布,蘸油点火,用以照明。《老残游记》第四回:「那强盗抢过之后,打著火把出城。」
《漢語大詞典》:松明火把
用松明做成的火把。《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两只泪眼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
分類:松明火把
《漢語大詞典》:火把节(火把節)
我国西南地区 彞 、 白 、 傈僳 、 拉祜 、 纳西 、 普米 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夏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人们盛装庆贺,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入夜燃点火把,奔驰田间,驱除虫害,并饮酒歌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风俗·火把节:“今 滇 中以六月念八日为火把节。是日,人家缚茭芦高七八尺,置门外爇之,至夜火光烛天。又用牲肉细缕如膾,和以盐醯生食之。”彝族民间叙事诗《阿诗玛》十三“不论是六月二十四,还是三月初三”原注:“六月二十四是火把节,是 撒尼 人最大的节日。到节日的前后三天,在山野举行盛大的斗牛及抬跤(即摔跤)大会。会后,青年男女即在山野中尽情欢乐,谈情说爱,一直到深夜。”
分類:南地地区
《漢語大詞典》:烧天火把(燒天火把)
比喻急躁的性子。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二折:“凭着我这烧天火把,问甚么经文也那佛法,我大踏步踹入僧房,拏住和尚,揝定袈裟。”
分類:急躁性子
《國語辭典》:火炬  拼音:huǒ jù
火把。如:「纽约港的港口,峙立著一座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塑像。」《明史。卷三一五。云南土司列传三。缅甸列传》:「会天暑,军行不前,裨将万国春夜驰至,多设火炬为疑兵,缅人惧而退,追败其众。」
分類:火炬火把
《漢語大詞典》:烈炬
火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乾父杂文:“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跡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羣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
分類:火把
《漢語大詞典》:束燎
火把。 明 程敏政 《夜渡两关记》:“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鉦束燎以行。”
分類:火把
《漢語大詞典》:燎炬
火把。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分類:火把
《漢語大詞典》:火烈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 列 ”。《诗·郑风·大叔于田》:“ 叔 在藪,火烈具举。” 郑玄 笺:“列人持火俱举,言众同心。” 孔颖达 疏:“火有行列,俱时举之。”
(2).火势猛烈。《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餘,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诗:“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讶。”《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一霎时,火烈烟飞。”
(3).比喻威势猛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 张铣 注:“言其威武信为猛烈。”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
(4).起火焚烧。梁书·武帝纪上:“移檄京邑曰:‘……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宋 苏舜钦 《游山》诗:“近为雷霆拔,火烈瓦甓糜。”
(5).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
(6).喻严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國語辭典》:薪火  拼音:xīn huǒ
1.火炬、火把。
2.佛教用语。指身体和心识。《景德传灯录。卷四。鸟巢道林禅师》:「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漢語大詞典》:薪尽火灭(薪盡火滅)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后以“薪尽火灭”喻死。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 唐 王缙 《大证禅师碑》:“趺坐如生,薪尽火灭。”
《國語辭典》:炬火  拼音:jù huǒ
点燃的火把。《史记。卷八二。田单传》:「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宋。陆游 小江诗:「小市人声散,长桥炬火过。」
《漢語大詞典》:束缊(束緼)
亦作“束薀”。
(1).捆扎乱麻为火把。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王师五千列阵而出,于时束藴居后,约战酣而燎。” 宋 刘克庄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词:“束緼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2).见“ 束緼请火 ”。
《國語辭典》:束缊请火(束縕請火)  拼音:shù yùn qǐng huǒ
缊,乱麻。束缊请火指将乱麻搓成引火绳,向别人讨火。语出《汉书。卷四五。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汝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后比喻为人排解纷争或求助于人。也作「束蕴请火」。
《漢語大詞典》:樵蒸
炬火,火把。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皋摇泰壹,举洪颐,树灵旗,樵蒸焜上,配藜四施。” 吕向 注:“樵蒸,炬火也。” 唐 李德裕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诗:“近野樵蒸至, 平泉 烟火新。”
分類:炬火火把
《漢語大詞典》:焦火
(1).烈火。庄子·在宥:“廉劌彫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 王先谦 集解:“言尖利刻削之人,其心躁急则热如焦火,战惕则寒如凝冰。”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一:“凝冰亦焦火,渊沦復天飞。”
(2).炬火,火把。焦,通“ 爝 ”。吕氏春秋·求人:“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 陈奇猷 校释:“焦为爝之假字。”
《漢語大詞典》:举燧(舉燧)
(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割鲜野食,举燧命爵。”按,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燃起告警烽烟。宋史·种世衡传:“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