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灞桥风雪
灞桥驴背
风雪灞桥
灞桥诗思
灞陵桥畔
骑驴上灞桥
雪里骑驴
蹇驴吟影
驴背敲诗
觅句灞桥
骑驴老子
灞桥诗句
灞桥翁
蹇驴灞桥
桥边得句
诗情似灞桥
诗兴属骑驴
霸桥耸诗肩
灞桥狂吟客
驴背上无诗思
觅句霸陵道
诗情灞桥生
诗在驴背上
小桥风雪成诗处
《北梦琐言》卷七
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尝典庐州,吴王杨行密为本州步奏官,因有遗阙而笞责之。然其儒懦清慎,弘农常重之。昭宗时,吴雄据淮海,朝廷务行姑息,因盛言郑公之德,由是登庸,中外惊骇。于是皇纲已紊,四方多故。相国既无施展,事必依违。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却之术,相国奏对,请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哲」字。其不究时病,率此类也。同列以其忝窃,每讥侮之。相国乃题诗于中书壁上,其词曰:「侧坡蛆昆崙,蚁子竞来拖。一朝白雨下,无钝无喽啰(商本作「类罗。」)。」意者以时运将衰,纵有才智,亦不能康济,当有玉石俱焚之虑也。时亦然之。相国《题老僧》诗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燄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麑寒入来。」常云:「此诗属对,可以称衡,重轻不偏也。」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尝典庐州,吴王杨行密为本州步奏官,因有遗阙而笞责之。然其儒懦清慎,弘农常重之。昭宗时,吴雄据淮海,朝廷务行姑息,因盛言郑公之德,由是登庸,中外惊骇。于是皇纲已紊,四方多故。相国既无施展,事必依违。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却之术,相国奏对,请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哲」字。其不究时病,率此类也。同列以其忝窃,每讥侮之。相国乃题诗于中书壁上,其词曰:「侧坡蛆昆崙,蚁子竞来拖。一朝白雨下,无钝无喽啰(商本作「类罗。」)。」意者以时运将衰,纵有才智,亦不能康济,当有玉石俱焚之虑也。时亦然之。相国《题老僧》诗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燄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麑寒入来。」常云:「此诗属对,可以称衡,重轻不偏也。」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简释
骑驴索句:指吟诗。宋范成大《北门覆舟山道中》;“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三辅黄图》卷六〈桥〉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销魂桥〉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國語辭典》:折柳 拼音:zhé liǔ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有座灞桥,古人饯送友朋至此,常折柳赠别,以表达依依之情。见汉。无名氏《三辅黄图。卷六。桥》。后用以借指送别或饯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谩向燕河还折柳。死别共生离,一旦休!」
2.乐曲名。属横吹曲。传为汉朝张骞从西域传入的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而成,为军乐。魏晋时古辞亡佚。南朝梁、陈以后多用为伤春怀别,思念远人之辞。曲调忧伤悲凉。也称为「折杨柳」。
2.乐曲名。属横吹曲。传为汉朝张骞从西域传入的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而成,为军乐。魏晋时古辞亡佚。南朝梁、陈以后多用为伤春怀别,思念远人之辞。曲调忧伤悲凉。也称为「折杨柳」。
《漢語大詞典》:折杨柳(折楊柳)
(1).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晋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词牌名。即《杨柳枝》。
(2).词牌名。即《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