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激荡(激盪)  拼音:jī dàng
1.受冲激而动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巨石崇竦,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
2.因某些事物或言语激发感想。如:「脑力激荡」。
《国语辞典》:脑力激荡(脑力激荡)  拼音:nǎo lì jī dàng
参见「脑力激荡术」条。
《国语辞典》:脑力激荡术(脑力激荡术)  拼音:nǎo lì jī dàng shù
一种以团体讨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主持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接著鼓励成员尽量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而不加以批判,藉以刺激脑力思考,从而产生较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
《國語辭典》:莽荡(莽蕩)  拼音:mǎng dàng
广大荒芜。《文选。班彪。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國語辭典》:奋激(奮激)  拼音:fèn jī
奋发兴起。《北史。卷五○。辛雄传》:「莫不奋激,竞赴敌场。」
《漢語大詞典》:荡激(蕩激)
激荡。翻腾冲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宋 韩驹 《入鸣水洞》诗:“断崖如破瓜,飞瀑中荡激。” 明 何景明 《进舟赋》:“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
分類:激荡翻腾
《漢語大詞典》:排荡(排盪)
见“ 排盪 ”。
亦作“ 排荡 ”。
(1).激荡;冲激。释名·释言语:“荡,盪也。排盪去秽垢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衰俗凛生风,排荡秋旻霽。” 宋 王令 《蕲口道中》诗之一:“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 明 袁宗道 《过黄河》诗:“雷车争砰鍧,雪屋互排盪。”
(2).谓豪放。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 杨廷麟 ﹞为文排盪峭刻,在 韩 苏 间。”
(3).犹排除。 贺锦斋 《澧源歌》:“灾难实在比水深,欲想排荡无良计。”
《漢語大詞典》:荡薄(蕩薄)
(1).激荡。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杳冥云雾,荡薄丘陵。”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 邓林 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2).浇薄;不庄重。《梁书·元帝纪》:“岂不以侵阳荡薄,源之者乱阶;定龕艰难,成之者忠义。”
《漢語大詞典》:折扬(折揚)
犹激荡。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於是 楚王 闻之,引 泰阿 之剑,发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 晋 郑 之头毕白。”
分類:激荡
《國語辭典》:滔荡(滔蕩)  拼音:tāo dàng
1.广大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波淫淫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
2.摇荡。《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
《漢語大詞典》:矶激(磯激)
冲击上涌;激荡。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
分類:冲击激荡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喷薄(噴薄)  拼音:pēn bó
喷射涌起。如:「钱塘潮起,海涛喷薄,气象万千,每每吸引无数游客。」《平妖传》第一三回:「如要兴云,便想得一个阴气,起自丹田,渐觉满身都是云气充塞,从七窍中喷薄出来,瀰漫乾坤。」
《國語辭典》:激扬(激揚)  拼音:jī yáng
1.冲激而溅开。《淮南子。地形》:「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注》:「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浚,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2.激励宣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3.有所感动而发愤。《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张山拊传》:「孝宣皇帝悯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4.激昂高亢。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五:「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國語辭典》:激浊扬清(激濁揚清)  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比喻除恶扬善。参见「扬清激浊」条。《旧唐书。卷七○。王圭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唐。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萧宋公瑀:「持诚秉忠,光辅二君,激浊扬清,欲人如身。」
《漢語大詞典》:鼓荡(鼓盪)
亦作“ 鼓盪 ”。 鼓动激荡。 唐 沈佺期 《被弹》诗:“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宋 梅尧臣 《和滕公游穿山洞》:“风雷自鼓盪,不久当何如?”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发之文辞,敷腴蔚赡,浩乎若秋江之涛,鼓盪莫测,而其来有本也。” 孙犁 《种谷的人》:“有一股热烈的情感鼓荡着我,竟一时想起以后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拼命完成!”
分類:鼓动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