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激扬(激揚) 拼音:jī yáng
1.冲激而溅开。《淮南子。地形》:「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注》:「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浚,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2.激励宣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3.有所感动而发愤。《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张山拊传》:「孝宣皇帝悯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4.激昂高亢。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五:「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唐。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2.激励宣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3.有所感动而发愤。《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张山拊传》:「孝宣皇帝悯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4.激昂高亢。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五:「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唐。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漢語大詞典》:激扬清浊(激揚清濁)
见“ 激浊扬清 ”。
《國語辭典》:发扬(發揚) 拼音:fā yáng
1.宣扬、提倡。《礼记。礼器》:「德发扬,诩万物。」《宋史。卷二九一。列传。王博文》:「凡可以称奉亲之意者,皆宜优异章大,以发扬母后之功烈,则孝德昭于天下矣。」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國語辭典》:发扬蹈厉(發揚蹈厲) 拼音:fā yáng dào lì
意气风发,精神奋勇的样子。《史记。卷二四。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唐。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故上柱国咸宁郡王赠太师忠武浑公神道碑。序〉:「凡王师之所以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也作「发扬踔厉」。
《國語辭典》:发越(發越) 拼音:fā yuè
1.疾速的样子。《汉书。卷七五。李寻传》:「太白发越犯库,兵寇之应也。」
2.四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3.发扬播散。《朱子语类。卷九四。周子之书。太极图》:「万物到秋冬时,各自收敛闭藏,忽然一下春来,各自发越条畅。」
2.四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3.发扬播散。《朱子语类。卷九四。周子之书。太极图》:「万物到秋冬时,各自收敛闭藏,忽然一下春来,各自发越条畅。」
《漢語大詞典》:亢厉(亢厲)
(1).奋扬。 三国 魏 曹丕 《报吴王孙权书》:“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 阳山 ,以表亢厉。 桑林 既祷,倏忽潜逝。”
(2).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
(3).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 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因记〉序》:“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迴翔之态。”
(4).旱灾。
(2).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
(3).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 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因记〉序》:“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迴翔之态。”
(4).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