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激扬(激揚)  拼音:jī yáng
1.冲激而溅开。《淮南子。地形》:「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注》:「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浚,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2.激励宣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3.有所感动而发愤。《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张山拊传》:「孝宣皇帝悯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4.激昂高亢。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五:「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國語辭典》:激浊扬清(激濁揚清)  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比喻除恶扬善。参见「扬清激浊」条。《旧唐书。卷七○。王圭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唐。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萧宋公瑀:「持诚秉忠,光辅二君,激浊扬清,欲人如身。」
《分类字锦》:飞砂激扬(飞砂激扬)
云仙杂记初造笙每管中入荻根细砂一豆许遇吹时飞砂于中激扬声愈清彻近世乐工未有知此者
分类:笙竽
《分类字锦》:激扬其气(激扬其气)
唐平列舞赋舞者所以激扬其气
分类:
《漢語大詞典》:激扬清浊(激揚清濁)
见“ 激浊扬清 ”。
《國語辭典》:激浊扬清(激濁揚清)  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比喻除恶扬善。参见「扬清激浊」条。《旧唐书。卷七○。王圭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唐。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萧宋公瑀:「持诚秉忠,光辅二君,激浊扬清,欲人如身。」
《分类字锦》:皦耀激扬(皦耀激扬)
传休奕琵琶赋时旃搦以劫蹇兮声皦耀以激扬
分类:琵琶
《國語辭典》:发扬(發揚)  拼音:fā yáng
1.宣扬、提倡。《礼记。礼器》:「德发扬,诩万物。」《宋史。卷二九一。列传。王博文》:「凡可以称奉亲之意者,皆宜优异章大,以发扬母后之功烈,则孝德昭于天下矣。」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國語辭典》:发扬蹈厉(發揚蹈厲)  拼音:fā yáng dào lì
意气风发,精神奋勇的样子。《史记。卷二四。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唐。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故上柱国咸宁郡王赠太师忠武浑公神道碑。序〉:「凡王师之所以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也作「发扬踔厉」。
《國語辭典》:发达(發達)  拼音:fā dá
1.发迹显达。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秀才每几时能勾发达。」《元曲选外编。飞刀对箭。第一折》:「每日则著我使牛耕种,薛仁贵也,几时是我那发达的时节也呵。」
2.兴盛、进步、开展。如:「工业发达」、「经济发达」。
《国语辞典》:相激  拼音:xiāng jī
1.水势受阻而喷溅。如:「水花相激。」
2.激扬。《红楼梦》第九回:「香怜本有些性急,便羞怒相激,问他道:『你咳嗽什么?难道不许我们说话不成?』」
《國語辭典》:发越(發越)  拼音:fā yuè
1.疾速的样子。《汉书。卷七五。李寻传》:「太白发越犯库,兵寇之应也。」
2.四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3.发扬播散。《朱子语类。卷九四。周子之书。太极图》:「万物到秋冬时,各自收敛闭藏,忽然一下春来,各自发越条畅。」
《國語辭典》:发挥(發揮)  拼音:fā huī
1.将能力、精神等表现出来。如:「发挥革命精神」。《红楼梦》第一五回:「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
2.阐发分析。如:「借题发挥」。《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为这事被我们先生发挥了一顿,此时倒要服他老成先见。」
《國語辭典》:激越  拼音:jī yuè
1.形容声音激扬高亢。汉。班固西都赋〉:「鼓吹震,声激越。」唐。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羽觞飞翔,匏竹激越。」
2.形容情绪激昂高亢。如:「国庆阅兵典礼上,三军将士个个情绪激越,志气昂扬。」
《漢語大詞典》:散越
(1).犹激越。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 韦昭 注:“越,扬也……伏则不宣,散则不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初则发声调畅,稍加散越。”
(2).犹激扬。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诱呼 鲜卑 ,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宋书·申恬传》:“伏闻朝恩当加臣 济南 太守,仰惟优旨,荒心散越。” 明 张煌言 《〈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懽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
分類:激越激扬
《漢語大詞典》:亢厉(亢厲)
(1).奋扬。 三国 魏 曹丕 《报吴王孙权书》:“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 阳山 ,以表亢厉。 桑林 既祷,倏忽潜逝。”
(2).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
(3).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 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因记〉序》:“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迴翔之态。”
(4).旱灾。
《漢語大詞典》:郁扬(欝揚)
犹激扬。 宋 沈括 《苍梧台记》:“久之溟波洞赤,欝扬沸腾,爚如洋金而朝日始放焉。”
分類:激扬
《漢語大詞典》:亢扬(亢揚)
高昂;激扬。 夏衍 《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出来的艺术品总是进步的、健康的、使人精神状态亢扬的。”
分類:高昂激扬
《國語辭典》:泠然  拼音:líng rán
1.轻妙的样子。《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2.领会、体悟的样子。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四。四分律。注》:「许叔重曰:『泠然解悟之意也。』」
3.清凉的样子。唐。常建西山〉诗:「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4.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试敲一下,其声泠然。」
《漢語大詞典》:奋扬(奮揚)
(1).有力地显扬。《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汉书·匈奴传下》:“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 汉 兵若雷风耳。”
(2).奋发激扬。魏书·李崇传:“ 崇 辞於 显武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以奋扬;风采消委之餘,虽豪杰有不能振起。” 明 陆采 《怀香记·定策征吴》:“鼓舞戎行,非奋扬无以报德。”清史稿·杨吉砮传:“愿敌尽垂首,我军奋扬,人不遗鞕,马无颠躓,惟天其助我!”
(3).形容高耸挺拔。 汉 王粲 《柳赋》:“枝扶疏而覃布,茎森梢以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