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潮生
唐 曹唐 南游 涨海潮生阴火灭,苍梧风暖瘴云开。
《國語辭典》:海潮  拼音:hǎi cháo
1.海水因月球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
2.海浪。如:「海潮汹涌,渔船转瞬间被大浪吞噬。」
《漢語大詞典》:江潮
江河下游的潮汐现象。因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致使水位定时涨落。亦泛指江河中的波涛。 唐 刘长卿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诗:“江潮淼淼连天远,旌旆悠悠上岭翻。” 宋 张先 《浣溪沙》词:“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橈,几时期信似江潮?” 郁达夫 《采石矶》:“﹝他﹞心里的一种悲感,竟同江潮似的涌了起来。”
《骈字类编》:潮声(潮声)
唐 沈佺期 乐城白鹤寺 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唐 李嘉祐 送越州辛法曹之任 山色垂趋府,潮声自到门。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潮声来万井,山色映孤城。
唐 白居易 池边即事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唐 李群玉 石头城 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宋 范成大 神弦 潮声不平江风急,苍梧冥茫九山立。
《漢語大詞典》:寒潮
(1).寒凉的潮水。 唐 宋之问 《夜渡吴松江怀古》诗:“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宋 梅尧臣 《江宁李谏议》诗:“寒潮日夕至,不与废兴同。”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2).气象学上本指冷空气团离开其源地的移动现象。亦指一昼夜内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 郭小川 《辉县好地方》诗:“山沟中寒潮时常落脚,暖风却不在此流连。”
(3).比喻险恶的政治形势。 张书绅 《正气歌》:“清明节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 沈阳 城。”
《骈字类编》:潮落
唐 方干 旅次钱塘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
《漢語大詞典》:春潮
春天的潮水。 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清 龚自珍 《长相思》词:“早寒时,暮寒时,江上春潮平岸时,谢庭书到时。” 巴金 《灭亡》第七章:“﹝歌声﹞激昂时又如深夜的春潮急急地打着那荒凉的石头城。”
分類:春天潮水
《漢語大詞典》:潮平
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又叫满潮。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五:“潮平见 楚 甸,天际望 维扬 。” 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濶,风正一帆悬。” 唐 白居易 《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诗:“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
《骈字类编》:暮潮
唐 郑巢 赠蛮僧 病逢秋雨发,心逐暮潮归。
《漢語大詞典》:潮头(潮頭)
潮水的浪峰。 唐 窦常 《北固晚眺》诗:“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 鲁智深 看。” 郭沫若 《楚霸王自杀》:“人马的声音终和潮头一样,涌进视野里来了。”
分類:潮水
《骈字类编》:潮回(潮回)
苏轼和张昌言喜雨诗见江濑下
《國語辭典》:潮音  拼音:cháo yīn
1.潮水的声音。
2.僧众诵经的声音。宋。范成大 宿长芦寺方丈诗:「夜阑雷破梦,欹枕听潮音。」
3.流行于浙东定海地区的民间吹打曲。乐曲中以锣鼓不同的音响、音色和节奏变化,表现波涛澎湃的海潮。
《國語辭典》:潮汐  拼音:cháo xì
受日、月引力以及与地球互动形成的离心作用,地表海水发生周期性升降的现象。由于月球远比太阳近,故月球的引潮力反而是太阳的两倍多。
《骈字类编》:晚潮(晚潮)
唐 戴叔伦 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國語辭典》:潮水  拼音:cháo shuǐ
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流。隋。炀帝〈春江花月夜〉诗:「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三国演义》第四七回:「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