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厌浥(厭浥)
潮湿。《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毛 传:“厌浥,湿意也。” 唐 皮日休 《桃花赋》:“玉露厌浥,妖红坠湿。” 金 冯延登 《春雨》诗:“今宵客梦知安稳,厌浥新凉到枕幃。”《天雨花》第三回:“厌浥行露卿知否?夜行无烛可曾闻?”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水湿(水濕)
(1).水气;潮气。 汉 陆贾 新语·资质:“夫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精捍直理,密緻博通,虫蝎不能穿,水湿不能伤。”
(2).沾水变潮;潮湿。《元典章·户部七·押运》:“解纳金银、疋帛、寳钞诸物到来 大都 ,检覷得多有水湿,浥变损坏,短少数目。”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一时早见堂屋里靠西边那扇大槅窓上水湿了一大片。” 沙汀 《记贺龙》十六:“现在还是个水湿屋子,主要要形成一个战斗中心才对呢。”
(3).因经常坐卧湿地,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等引起的病症。《诗·小雅·巧言》“既微且尰”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皆水湿之疾也。”
《國語辭典》:濡湿(濡溼)  拼音:rú shī
沾湿、潮湿。「湿」文献异文作「湿」。《管子。度地》:「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湿日生,土弱难成。」《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又投身入水,即乘黄龙而出,衣服毫不濡湿。」
分類:濡湿潮湿
《國語辭典》:润湿(潤溼)  拼音:rùn shī
潮湿。《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
《漢語大詞典》:湿垫(濕墊)
潮湿。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 江 左假息,僻居一隅,地多湿垫。” 唐 元稹 《虫豸诗》序:“洲渚湿垫,其动物宜介。”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潮润(潮潤)
潮湿。 宋 范成大 《没冰铺晚晴月出》诗:“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潮润冷炉熏。” 茅盾 《儿子开会去了》:“父亲和母亲对看了一眼,彼此都觉得眼眶里有点潮润。”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林里和山边,到处散发着落花、青草、朽叶和泥土的混合的、潮润的气味。”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洳湿(洳濕)
潮湿。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一大群人静静的拥挤在那里,地上是洳湿的,大家都不管。”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空翠
(1).指绿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满陂空翠,净无纤尘,鸥凫散乱,管弦齐奏,四处都在唱歌。”
(2).指绿叶。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暮春风雨》词:“小楼昨夜东风到,吹落满园空翠。”
(3).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唐 王维 《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 郁达夫 《题画》诗之四:“贪坐溪亭晚未归,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苍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诗:“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二:“山深云液积,尽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妇孺皆聪明。”
《漢語大詞典》:雨气(雨氣)
潮湿的空气;水气。 唐 沈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溼天香。” 宋 苏舜钦 《杭州巽亭》诗:“凉翻帘幌潮声过,清入琴尊雨气来。” 元 张养浩 《拟四季归田乐·夏》诗:“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
《國語辭典》:溽暑  拼音:rù shǔ
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礼记。月令》:「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宋。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词:「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國語辭典》:黄壤(黃壤)  拼音:huáng rǎng
1.黄土。晋。潘岳 西征赋:「黄壤千里,沃野弥望,华实纷敷,桑麻条畅。」
2.黄泉。唐。白居易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黄壤讵知我,白头独念君。」
3.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湿热地区的黄色土壤。铁氧化物含量极高,而缺乏磷分,带黏性及强酸性。分类上属弱育土或淋溶土。
《國語辭典》:黄土(黃土)  拼音:huáng tǔ
一种疏松、粉砂质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矿物成分多为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多孔隙,乾燥时坚实,遇水易散,抗蚀性弱。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乾旱、半乾旱地区。
《國語辭典》:黄泉(黃泉)  拼音:huáng quán
称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一说为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我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國語辭典》:卑湿(卑溼)  拼音:bēi shī
低下潮湿的地方。「湿」文献异文作「湿」。《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國語辭典》:燥湿(燥溼)  拼音:zào shī
1.乾燥与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2.日常起居生活。《汉书。卷七四。丙吉传》:「吉即时病,辄使臣尊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资治通鉴。卷六三。汉纪五十五。献帝建安五年》:「飨赐之日,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句下元。胡三省。注:「人之居处,避湿就燥。问其燥湿者,问其居处何如也。」
《國語辭典》:莎草  拼音:suō cǎo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茎高十至六十公分。叶细长,深绿色,夏日由茎顶分歧生开黄褐色花穗。地下块根称为「香附子」,可入药,有健胃、理气、调经等功能。也称为「雷公头」、「土香」。参见「土香」条。
《漢語大詞典》:下湿(下溼)
谓地势低而潮湿。尚书大传卷二上:“下溼曰隰。”汉书·冯立传:“后迁为 东海 太守,下溼病痺。”东观汉记·城阳恭王祉传:“﹝ 刘仁 ﹞以 舂陵 地势下溼,有山林毒气,难以久处。”
分類:地势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