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踢磬
杂技的一种。演员仰卧,双脚上举摆弄石磬作表演。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
《国语辞典》:替身演员(替身演员)  拼音:tì shēn yǎn yuán
在影片中专门代替主脚演出的演员。多用于武打或拍摄惊险镜头。也称为「替身」。
《漢語大詞典》:旋槃
杂技节目之一。即转碟。演员手持几根细竿,各顶一个盘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乐:“乐有搭鼓,即腰鼓也……又有踏謡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跳丸、吐火、吞刀、旋槃、斤斗,悉属此部。”
《漢語大詞典》:咬嚼吞吐
指演员的发音吐字,念白说唱。
《漢語大詞典》:腰腿功
戏曲演员的基本武功。如:他六十多岁了,还登台表演,没有扎实的腰腿功是不行的。
《國語辭典》:戏单(戲單)  拼音:xì dān
演出的戏剧名目及演员姓名表。《儒林外史》第一○回:「唱完三出头,副末执著戏单上来点戏。」
《漢語大詞典》:戏文子弟(戲文子弟)
旧称戏曲演员。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 嘉兴 之 海盐 , 绍兴 之 餘姚 , 寧波 之 慈溪 , 台州 之 黄巖 , 温州 之 永嘉 ,皆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
《漢語大詞典》:秀界
演员界,演员圈子。例如:秀界人士认为,“新人”会不断涌现出来。
分類:演员圈子
《漢語大詞典》:懈场
指戏曲演员演出时松懈疏忽。例如:演员上场要始终入戏,全神贯注,不可懈场。
《国语辞典》:两栖演员(两栖演员)  拼音:liǎng qī yǎn yuán
大陆地区指能在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中表演的演员。
《国语辞典》:上场门儿(上场门儿)  拼音:shàng cháng mén ér
舞台右方的出入口,因演员大多由此登场,故称为「上场门儿」。
《国语辞典》:亨利方达(亨利方达)  拼音:hēng lì fāng dá
Henry Fonda
人名。(西元1905~1982)美国电影演员。以擅长扮演冷峻、坚毅的英雄角色闻名影坛。早年以舞台剧享盛名。西元一九三五年开始银幕生涯,一九八一年以《金池塘》一片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一生演过六十馀部电影,主要影片有《怒火之花》、《侠骨柔情》、《战争与和平》等。
《国语辞典》: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金像奖)  拼音:ào sī kǎ jīn xiàng jiǎng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奖给一年中最杰出的电影演员、影片及技术人员。首届颁奖于西元一九二九年举行,后每年颁奖一次,主要项目有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简称为「金像奖」、「奥斯卡」。
《国语辞典》:武术指导(武术指导)  拼音:wǔ shù zhǐ dǎo
武侠、功夫或警匪片里,担任演员打斗动作的指导人员。如:「电影的武术指导都有很好的功夫底子。」
《国语辞典》:特约演员(特约演员)  拼音:tè yuē yǎn yuán
具有某些特殊专长,而受邀在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如体育片里的一些主要演员,常是特邀而来的特约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