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跟包  拼音:gēn bāo
1.跟随在后做杂务。通常用于旧时戏剧演员的随从所做的事务。
2.跟随在戏剧演员后面做杂务的人。
《國語辭典》:斗闷子(鬥悶子)  拼音:dòu mèn zi
暗斗。如:「他们斗闷子已有好些时候了。」
《國語辭典》:短打  拼音:duǎn dǎ
1.一种拳术。中国拳术分南、北两派,南派的拳法,架势小而紧密自守,敌人不易乘虚而入,故称为「短打」。
2.短装打扮。戏曲中表演武打或作战戏时,演员多穿短衣,以利打斗。如:「短打武生」。
3.短衫。《文明小史》第一回:「兄弟在京的时候,那些大老先生们,一个个见了外国人还了得!他来是便衣短打,我们这边一个个都是补挂朝珠。」
4.棒球上指不挥棒而用球棒将球触击在投、捕手之间。
《國語辭典》:飞车走壁(飛車走壁)  拼音:fēi chē zǒu bì
一种骑著车子在特制的环形建筑物中快速奔驰的特技。
《國語辭典》:粉墨登场(粉墨登場)  拼音:fěn mò dēng cháng
化装登台演戏。引申为上台。如:「演员们听见锣鼓响起,于是粉墨登场,唱了一出大登殿。」
《國語辭典》:乏角儿(乏角兒)  拼音:fá jué ér
艺术不高明的演员。《负曝闲谈》第八回:「这些都是乏角儿,不用去听他。」
《國語辭典》:反串  拼音:fǎn chuàn
1.演员不扮演他平日所担任的角色,而串演其他角色,称为「反串」。如生扮丑、丑扮净等。
2.今多指女扮男装、男扮女装为「反串」。如:「这场誇张的反串演出,赢得观众满堂喝采。」
《漢語大詞典》:返场
指演员演完下场后,应观众要求,再次上场表演。
《漢語大詞典》:椢脸(槶臉)
演员所戴的面具。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又优人所被假面通言面槶,读古悔切。假面亦筐当也……自 江 而北或言槶脸,学者不得其字则书作鬼脸矣。”
分類:演员面具
《漢語大詞典》:故事影片
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由演员扮演的影片。取材包括现实生活、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等。故事片经过艺术的提炼,运用独特的蒙太奇方法,展示情节,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漢語大詞典》:关肃霜
(1928-1992)京剧演员。女。湖北江陵人。满族。十四岁学艺,演武旦。1959年拜梅兰芳为师。戏路宽,武功扎实,能反串小生。擅演《打焦赞》《铁弓缘》等剧。曾任云南省京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
《漢語大詞典》:红扎(紅扎)
亦作“ 红炸 ”。 传统戏曲中演员化妆所用的一种假须。假须的中央剪去一绺,使口部露空,另加色须一绺垂于颔下。扮演性格粗豪者的净角戴红扎,如《洪羊洞》中的 孟良 、《锁五龙》中的 单雄信 、 取洛阳 中的 马武 等皆是。
《國語辭典》:红角儿(紅角兒)  拼音:hóng jué ér
旧时称广受大众欢迎的知名演员。如:「她是戏剧界的红角儿,大批观众来捧她的场。」
《漢語大詞典》:韩世昌
(1897-1977)北昆演员。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十二岁在昆弋班学艺,先习弋腔武生,后习昆旦。吸取弋腔、梆子腔的演法,丰富昆曲演技,以身段优美、神情逼真著称。擅演《闹学》《思凡》《痴梦》等。曾任北方昆剧院院长。
《國語辭典》:喊嗓子  拼音:hǎn sǎng zi
1.大声叫嚷。如:「那个人自从失恋后,就常常对人喊嗓子,乱发脾气。」
2.戏曲或歌剧演员,不以乐器伴奏,而用清唱的方式锻鍊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