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卡司  拼音:kǎ sī
一出戏的演员阵容或演员的脚色分配。为英语cast的音译。如:「这部电影的主角都由大牌明星担纲,卡司十分坚强。」
《国语辞典》:男优(男优)  拼音:nán yōu
旧时称男演员。如:「清代京剧中的坤角儿多由男优扮演。」
分类:演员
《国语辞典》:顶技(顶技)  拼音:dǐng jì
一种杂技。演员用头、额或鼻来顶棍棒,或口衔棍棒,在棍桩顶端置瓶、碗、蛋、桌等易碎或笨重的物件,以表现演员的平衡技巧。
《国语辞典》:定装(定装)  拼音:dìng zhuāng
戏剧演出前,演员造型设计的定型。
《国语辞典》:调嗓(调嗓)  拼音:diào sǎng
戏曲演员唱功锻鍊的步骤之一。即配合胡琴等主奏乐器,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使声音符合舞台上的标准,并能熟悉伴奏。使演唱与伴奏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也作「吊嗓」。
《国语辞典》:乾旦  拼音:qián dàn
戏曲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演员。由于传统社会禁忌较多,女性不宜抛头露面,因此便由男性演员反串旦角。直至清末,始打破传统,逐渐出现符合性别的女旦角。
《国语辞典》:打仔  拼音:dǎ zǎi
1.受人雇用、替人打架的人。也称为「打手」。
2.电影戏曲艺术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武打的演员,称为「打仔」。
《国语辞典》:黄腔(黄腔)  拼音:huáng qiāng
1.传统戏曲的腔调。原指流传于江西宜黄的地方戏曲腔调,清代后,乱弹、京剧中所谓之二黄,即指宜黄腔而言。因南人「二」、「宜」字音相近,讹宜为二,而称二黄,简称黄腔。
2.戏曲上指演员唱戏时腔调不标准。也作「荒腔」。
3.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言语。如:「那个人时常喜欢开黄腔,惹人生厌。」
《国语辞典》:卓别林(卓别林)  拼音:zhuó bié lín
Charles Chaplin
人名。(西元1889~1977)英国名电影演员。幼年为杂耍剧场童星,后演滑稽默剧,渐成为著名的喜剧谐星。曾主演伯爵、安乐街、淘金记、大独裁者等影片。
《国语辞典》:当家花旦(当家花旦)  拼音:dāng jiā huā dàn
演艺界中正走红且受重用的年轻女演员。如:「她是该电视公司的当家花旦,目前正赶拍好几部连续剧。」
《国语辞典》:当家小生(当家小生)  拼音:dāng jiā xiǎo shēng
正走红且受重用的年轻男演员。如:「他演技精湛,是这个剧团的当家小生。」
《国语辞典》:电影明星(电影明星)  拼音:diàn yǐng míng xīng
一种对电影演员的美称。
分类:电影演员
《国语辞典》:唱作念打  拼音:chàng zuò niàn dǎ
戏曲上指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唱工、做工、念白、武打。
《国语辞典》:草台班子(草台班子)  拼音:cǎo tái bān zi
大陆地区指演员数少,设备较简的流动戏班。
《国语辞典》:男主角  拼音:nán zhǔ jiǎo
在电影、戏剧等表演活动中,主要的男性演员。如:「这部电影中的男主角演技突出,受到影评人一致的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