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演肄
演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凡人夫各记姓名於堞,各识其处,而以时演肄之,如此则号令定矣。”
分類:演习
《漢語大詞典》:侈斗(侈鬭)
指大规模地战斗(演习)。新唐书·卢简方传:“徙 大同军 防御使,大开屯田,练兵侈鬭, 沙陀 畏附。”
《漢語大詞典》:讲搜(講蒐)
演习;阅军。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诗:“讲蒐猎较黄羊圈,赐宴恩沾白兽尊。” 明 高启 《长洲苑》:“中国久无霸, 闔閭 思骋功,讲蒐开别苑,训武出离宫。”
分類:演习阅军
《漢語大詞典》:阅习(閲習)
训练演习。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之二:“臣等夙夜议论,思有报効,奏选将佐,促治城寨,閲习军马,完补器械,为向秋之备。”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召募水军,统以将佐,逐时閲习,可以为长久之利,非特应一时之急而已。”
分類:训练演习
《漢語大詞典》:肄习(肄習)
学习;练习;演习。后汉书·公孙述传:“﹝ 公孙述 ﹞遂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又为置讲堂,教之行礼,肄习其中。” 宋 姜夔 《暗香》词序:“作此两曲, 石湖 把玩不已,使工妓肄习之。”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量中材所能肄习者,定为课分,每日一课。”
《國語辭典》:简练(簡練)  拼音:jiǎn liàn
1.演习训练。《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息夫躬》:「简练戎士,缮修干戈,器用盬恶,孰当督之!」《荡寇志》第二四回:「遂简练军马,观看动静。」
2.拣选精要。《战国策。秦策一》:「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汉。王充《论衡。量知》:「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
3.精明干练。《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拓翼,莫所凭恃。」
4.简明扼要。如:「文字简练」。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老年之诗多简练者,皆由博返约之功。」
《漢語大詞典》:习仪(習儀)
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 清 吴荣光 《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
《漢語大詞典》:试兵(試兵)
(1).用兵。《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郑 卫 素有嫌隙,其试兵必先及 郑 ,宜预备之。”
(2).军事演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然试兵之法又不可露迹,被兵士知觉。”
《漢語大詞典》:讲阅(講閲)
演习武事,校阅军实。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钓臺 临讲閲, 樊山 开广讌。” 元 黄溍 《明威将军管军上千户所达鲁花赤逊诸台公墓志铭》:“公为人廉介质直,不喜纷华,讲閲之暇,日与贤士大夫游。”
《漢語大詞典》:外按
冬日以鹰犬出近畿演习狩猎。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下邽 令笞外按小儿。” 朱熹 考异:“《唐会要》:每岁冬,以鹰犬出近畿习狩,谓之外按。” 唐 王建 《外按》诗:“夹城门向野田开,白鹿非时出洞来,日暮 秦 陵尘土起,从东外按使初回。”
《漢語大詞典》:衍策
演习韬略。 清 唐甄 潜书·审知:“乃曰倚锄而衍策,释锄而拜将,今日受命,明日克敌,此文辞之见,优偶之观也,奚可用哉!”
分類:演习韬略
《漢語大詞典》:表蕝
古代祭祀或演习朝会礼仪时,用以表位之茅蕝。 南朝 宋 颜延之 《飨神歌》:“建表蕝,设郊宫。”
《漢語大詞典》:习陈(習陳)
演习战阵之事。陈,通“ 阵 ”。吴子·治兵:“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
分類:演习战阵
《國語辭典》:演礼(演禮)  拼音:yǎn lǐ
演练礼仪。《西游记》第五回:「先至通明殿演礼,后方去赴宴。」
《國語辭典》:预习(預習)  拼音:yù xí
事前的准备学习。多指课业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