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捷讥(捷譏)  拼音:jié jī
1.职官名。古代军中的低级官员。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这里高声叫有贼,慌走到街里。又无一个巡军捷讥,著谁来共咱应对?」也称为「捷机」、「节级」。
2.古代杂剧或院本中的滑稽角色。明。朱有燉《复落娼》:「捷讥的办官员,穿靴戴帽,付净的取欢笑。」
《國語辭典》:噱头(噱頭)  拼音:xuē tóu
1.引人发笑的言语或举动。如:「喜剧演员誇张的噱头,常引起观众们哄堂大笑。」
2.花样、花招。如:「这幅广告耍足了噱头,引得路人的驻足侧目。」
《漢語大詞典》:阳燧樽(陽燧樽)
注酒器。又名滑稽。太平御览卷七六一引 后魏 崔浩 《汉记音义》:“滑稽,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若今之阳燧樽。” 晋 孙绰 有《阳燧樽铭》。参见“ 滑稽 ”。
《漢語大詞典》:滑稽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上海 、 杭州 、 苏州 等地,诙谐生动,同北方相声相近。
《國語辭典》:滑稽  拼音:gǔ jī
诙谐有趣的言语、动作。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是以子长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今或读为ㄏㄨㄚˊ ㄐㄧ huá jī。
《國語辭典》:像生儿(像生兒)  拼音:xiàng sheng ér
假装。《红楼梦》第三五回:「你不用做这些像生儿!我知道你的心里多嫌我们娘儿两个,你是变著法儿叫我们离了你,你就心静了。」
《漢語大詞典》:笑乐院本(笑樂院本)
正戏开演以前的玩笑戏。多为以滑稽手段逗笑取乐的戏剧。《水浒传》第五一回:“看戏臺上,却做笑乐院本。”《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教坊司俳官跪呈上大红纸手本,下边簇拥一段笑乐院本。”
《国语辞典》:诨词小说(诨词小说)  拼音:hùn cí xiǎo shuō
宋代说书有说诨话一类,演述略带滑稽色彩的故事,将此种故事编写成书称为「诨词小说」。如《京本通俗小说》、《大宋宣和遗事》等。
《国语辞典》:耍宝(耍宝)  拼音:shuǎ bǎo
表演滑稽、逗趣的行为。如:「康乐股长常耍宝,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国语辞典》:有哏  拼音:yǒu gén
滑稽多趣。
分类:滑稽
《国语辞典》:发诨子(发诨子)  拼音:fā hùn zi
演出滑稽的戏耍。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第四盏进御酒,宰臣百官各送酒,歌舞并同前。教乐所伶人,以龙笛腰鼓发诨子。」
《国语辞典》:装鬼脸(装鬼脸)  拼音:zhuāng guǐ liǎn
面部故意做出滑稽的表情,以表示讥诮揶揄。《平妖传》第八回:「每遍回来,众僧背后做手势装鬼脸,慈长老只做不知。」
《国语辞典》:打诨发科(打诨发科)  拼音:dǎ hùn f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水浒传》第八二回:「依院本填腔调曲,按格范打诨发科。」也作「插科打诨」。
《國語辭典》:逗哏  拼音:dòu gén
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如:「相声演员个个都是逗哏高手。」
《國語辭典》:发科打诨(發科打諢)  拼音:fā kē dǎ hùn
泛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也作「插科打诨」。
《漢語大詞典》:发科打趣(發科打趣)
说滑稽话,拿人开玩笑。《黄绣球》第十五回:“那稿子是同 黄通理 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
《漢語大詞典》:话巴戏(話巴戲)
方言。话把戏,让人谈论的滑稽可笑的事情。巴,用同“ 把 ”。《歇浦潮》第六九回:“无巧不巧,就是他闹出话巴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