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肥甘  拼音:féi gān
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國語辭典》:趣味  拼音:qù wèi
兴趣意味。《红楼梦》第三九回:「便把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一发得了趣味。」
《漢語大詞典》:百味
(1).各种食品和滋味。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身被轻煖,口厌百味。” 吕向 注:“百味,谓调和百种也。”《隋书·音乐志上》:“百味既含馨,六饮莫能尚。” 唐 韩愈 《苦寒》诗:“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京餚北炒,仙禄居百味争夸; 苏 膾南羹,玉山馆三鲜占美。”
(2).旧木砧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故木砧
《國語辭典》:美味  拼音:měi wèi
1.味道鲜美的食品。《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心里指望必定要留他吃这美味,五脏庙只是张了一个大口在那里专等。」
2.美好的滋味。如:「美味可口」。《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汉。王充《论衡。言毒》:「美味腐腹,好色惑心,勇夫招祸,辩口致殃。四者,世之毒也。」
《國語辭典》:正味  拼音:zhèng wèi
纯正的滋味。《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宋。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漢語大詞典》:回甘(迴甘)
回味甜美。谓滋味由涩变甜。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王弼》:“诗如回甘諫果,正味森森。”谏果,橄榄别名。 清 黄景仁 《谢程石缘馈梨》诗:“雅不羡回甘,甘回舌先锁。”
转苦涩为甜味。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比以为橄欖,迴甘始称逆。”
《漢語大詞典》:佳味
(1).美味,鲜美的滋味。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若蜜蜂歷采百花,自成一种佳味与芳馨。”
(2).指可口的饮食。 唐 李商隐 《杂纂·恼人》:“遇佳味,脾家不和。”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二:“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 中国 茶是请客的佳味。”
《國語辭典》:醇醲  拼音:chún nóng
1.醇美醲厚。《水浒传》第二三回:「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醲好吃,少刻时便倒。」
2.浓厚的酒。比喻民风敦厚恭谨。《文选。左思。魏都赋》:「不鬻邪而豫贾,著驯风之醇醲。」
《漢語大詞典》:六和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郑玄 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 孔颖达 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 郑 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后用以指多种美味。 南朝 梁 沈约 《需雅》之二:“五味九变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宋 黄庭坚 《仰山简和尚真赞》:“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禪而十方清浄。”
《漢語大詞典》:食味
品尝滋味,吃食物。礼记·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郊特牲:“籩、豆之荐,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褻味而贵多品,所以交於神明之义也,非食味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春味
(1).春茶的滋味。 唐 薛能 《题汉州西湖》诗:“尝茶春味渴,断酒晚怀清。” 唐 郑谷 《峡中尝茶》诗:“ 鹿门 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2).春日的时令菜肴。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國語辭典》:鲜美(鮮美)  拼音:xiān měi
1.滋味美好。《晋书。卷六一。苟晞传》:「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衮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唐。李郢 友人适越路过桐庐寄题江驿诗:「麦陇虚凉当水店,鲈鱼鲜美称莼羹。」
2.色彩明亮美丽。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漢語大詞典》:齐和(齊和)
(1).使食物的滋味调和适口。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庖宰烹杀胎卵,煎炙齐和,穷极五味。”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臣请譬之以五味, 管仲 善断割之, 隰明 善煎熬之, 宾胥无 善齐和之,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彊之?”礼记·少仪“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 汉 郑玄 注:“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 孔颖达 疏:“凡齐者,谓以盐梅齐和之法。”
(2).指作料、药物等的剂量。《淮南子·本经训》:“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 荆 吴 甘酸之变。”汉书·艺文志:“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國語辭典》:温淳(溫淳)  拼音:wēn chún
滋味浓厚。《文选。枚乘。七发》:「饮食则温淳甘脆,脭醲肥厚。」
《國語辭典》:口味  拼音:kǒu wèi
1.珍馐美味。《北史。卷七九。列传。宇文述》:「帝所得远方贡献及四时口味,辄见班赐,中使相望于道。」
2.滋味。《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及至上了楼,要了菜,喝上酒,口味倒也罢了,就只喝了没两盅酒,我就坐不住了。」
3.对食品的嗜好。如:「川菜的辛辣,最合他的口味。」
4.对事物的爱好。如:「这件事正合他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