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然灰
  
寒灰复然
 
寒灰灭
 
寒灰见溺
 
待溺余
 
复燃灰
 
未然灰
  
死灰不然
 
死灰余烟
  
沉灰不然
 
溺复然灰
 
溺死灰
 
灰不然
 
灰土已寒
   
然灰被溺
 
田甲当时气
 
起死灰
 
长孺然灰

相关人物
韩安国


《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2857~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驩。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馀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韩安国〉~2395~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甲曰:「然即溺之。」居无几,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肉袒谢,安国笑曰:「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简释

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唐白居易《送兄弟回雪夜》:“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例句

坠履忘情后,寒灰更湿时。 刘言史 江陵客舍留别樊尚书

谁知大炉火,还有不然灰。 刘长川 将赴东都上李相公

皇恩若再造,为忆不然灰。 张说 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

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 张说 石门别杨六钦望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方干 谢王大夫奏表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 李白 赠别郑判官

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 毛明素 与琳法师(贞观十一年。法师幽系。故致诗焉。)

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沈佺期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胡皓 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骆宾王 帝京篇

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将期重交态,时慰不然灰。 骆宾王 游兖部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

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骆宾王 畴昔篇

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國語辭典》:溺死  拼音:nì sǐ
淹死。《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赵太祖奋击,大破唐军,杀获七千馀级,溺死于江者不计其数。」
分類:溺死淹死
《国语辞典》:淹死  拼音:yān sǐ
溺死。《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就有疾风暴雨,平地水深三尺,把人民要淹死无数。」《红楼梦》第三三回:「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
分类:淹死溺死
《國語辭典》:捉月  拼音:zhuō yuè
相传唐代诗人李白于采石泛舟,酒醉之馀见江中倒月,遂俯身捕捉月影而溺死。见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李太白》。
《國語辭典》:水厄  拼音:shuǐ è
1.因水而生的灾厄。指溺死。《南史。卷五四。梁元帝诸子列传。武烈世子方等》:「汝有水厄,深宜慎之。」《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郎君奇才,能动江神,乃得获安;不然,诸人皆不免水厄。」
2.不喜欢喝茶者被迫喝茶的痛苦。语出《太平御览。卷八六七。饮食部。茗》:「晋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后亦指饮茶。《洛阳伽蓝记。卷三。报德寺》:「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茗头水厄。』」
《漢語大詞典》:洗儿(洗兒)
(1).旧俗,婴儿出生后三日或满月时替其洗身,称“洗儿”。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三:“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 禄儿 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鞠躬但道客难得,室后呱呱方洗儿。”
(2).把刚生下的婴儿溺死。 宋 王得臣 麈史·惠政:“ 闽 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为其貲产不足以赡也;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蓐,以器贮水,纔产即溺之,谓之洗儿。”
《漢語大詞典》:漂溺
(1).冲没,淹没。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 唐 韦应物 《使云阳寄府曹》诗:“百里次 云阳 ,閭阎问漂溺。”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二:“奔流未已坑穀平,折苇枯荷恣漂溺。”
(2).指漂没溺死。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温将军:“是年 乍浦 潮灾,漂溺数千人。”
分類:淹没溺死
《國語辭典》:伥鬼(倀鬼)  拼音:chāng guǐ
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所变成的鬼。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又世传虎齧人,人死,魂不敢他适,辄隶事虎,名伥鬼。」
《國語辭典》:五绝(五絕)  拼音:wǔ jué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双数句须押韵。
2.唐太宗赞誉虞世南五种绝佳的特色。《旧唐书。卷七二。虞世南传》:「太宗以是益亲礼之,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性,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3.中医上指魇寐、产乳、自缢、摧压、溺水等五种猝死绝症。产乳或说作服毒、冻死。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句(五言絶句)
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杨伯谦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亦省称“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五絶只二十字,最为难工。”
分類:诗体定型
《國語辭典》:虙妃  拼音:fú fēi
相传伏羲氏之女,为洛水之神。汉。扬雄〈甘泉赋〉:「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虙妃曾不得施其娥眉。」也作「宓妃」。
《国语辞典》:淹杀(淹杀)  拼音:yān shā
沉入水中溺死。《西游记》第九回:「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
分类:水中溺死
《國語辭典》:寒灰  拼音:hán huī
1.死灰。《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2.比喻心死。唐。韦应物 秋夜诗二首之二:「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唐。杜甫 喜达行在所诗三首之一:「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國語辭典》:死灰  拼音:sǐ huī
1.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比喻人颓丧或枯寂。《庄子。齐物》:「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形容颜色的惨白。《淮南子。修务》:「面若死灰,颜色黴墨。」《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女大惧,面如死灰。」
《國語辭典》:死灰复燃(死灰復燃)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1.已经熄灭的灰烬,又重新燃烧起来。如:「在郊外烤肉后,要确实将火苗熄灭,以免死灰复燃,引发火灾。」
2.比喻已经平息的事情,又重新活动起来。如:「盗版软体消声匿迹一段时间后,最近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分類:死灰复燃
《國語辭典》:死灰复然(死灰復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西汉时韩安国犯罪入狱,受到狱卒百般凌辱。安国气愤的说:「已冷的灰烬难道不能重新再燃烧吗?」不久,韩安国被释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见《史记。卷一○八。韩长儒传》。后比喻失去权势者再度掌握大权,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兴盛起来。如:「因为警方取缔而静止的六合彩赌博,近日又死灰复然的在各地风行起来。」也作「死灰复燎」、「死灰复燃」、「馀烬复然」。
《漢語大詞典》:灰死
(1).火灰熄灭。史记·韩长孺列传:“ 蒙 狱吏 田甲 辱 安国 , 安国 曰:‘死灰独不復然乎?’”后因用以为典。 唐 骆宾王 《帝京篇》:“灰死 韩安国 ,罗伤 翟廷尉 。”
(2).火灰熄灭。《庄子·知北游》:“心若死灰。”谓心境枯寂不动。后因以“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 唐 白居易 《送兄弟回雪夜》诗:“对雪画残灰,残灯明復灭。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髮。”
(3).烧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北兵遇之,火起,亦数人灰死。”
(4).谓灰白无人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徒跣而归,面色灰死。”
《漢語大詞典》:灰然
(1).死灰复燃。喻死而复生。列子·黄帝:“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
(2).死灰复燃。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梁书·何敬容传》:“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门,醉尉将不敢呵,灰然不无其渐。”参见“ 死灰復然 ”。
《國語辭典》:死灰复然(死灰復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西汉时韩安国犯罪入狱,受到狱卒百般凌辱。安国气愤的说:「已冷的灰烬难道不能重新再燃烧吗?」不久,韩安国被释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见《史记。卷一○八。韩长儒传》。后比喻失去权势者再度掌握大权,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兴盛起来。如:「因为警方取缔而静止的六合彩赌博,近日又死灰复然的在各地风行起来。」也作「死灰复燎」、「死灰复燃」、「馀烬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