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05,分81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溯流徂源
溯流穷源
溯流求源
溯流追源
同源词
同源分流
同源共流
同源异流
同源异派
同源字
讨流溯源
桃李源
桃源玩月
沿波讨源
沿流讨源
《國語辭典》:溯流徂源  拼音:sù liú cú yuán
循流而上,到达源头。比喻追根究柢,深求本源。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一。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解卓然自为一家者。」也作「溯流求源」、「溯流从源」。
《漢語大詞典》:溯流穷源
1.亦作"溯流穷源"。
2.推寻原委。
分類:原委
《國語辭典》:溯流求源  拼音:sù liú qiú yuán
逆流而上,探求源头。比喻追根究底。《元史。卷一九九。隐逸列传。杜瑛》:「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也作「溯流徂源」、「溯流从源」。
《漢語大詞典》:溯流追源
亦作“溯流追源”。 犹泝流穷源。《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國語辭典》:同源词(同源詞)  拼音:tóng yuán cí
同一语根所衍生的不同语词。其来源相同,故在语音、语义都保留若干关系,是语言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可指一个语言中的现象,如汉语的「刚」和「强」;亦可指同语系不同语言中的语词,如汉语的「三」及藏语的gsum。
《分类字锦》:同源分流
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晤叹念兹厥初
分类:宗族
《漢語大詞典》: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文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吕延济 注:“谓同奉天子之化也。”
《漢語大詞典》:同源异流(同源異流)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明 何景明 《寄粹夫》诗之一:“君就 河内 栖,予从 关 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乖心跡。”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何景明》:“﹝ 仲默 ﹞惟七言律与 献吉 同源而异流。”亦作“ 同源异派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漢語大詞典》:同源异派(同源異派)
见“ 同源异流 ”。
《漢語大詞典》:同源字
音、义相同或相近,属同一语源的字,如“古”和“故”,“志”和“识”等。 王力 《同源字论》一:“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 王力 《同源字论》二:“但是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 秦 古音为依据,因为同源字的形成,绝大多数是上古时代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讨流溯源(討流泝源)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清 王韬 《〈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泝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漢語大詞典》:桃李源
指 吴 中 武陵源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武陵源 在 吴 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 秦 末丧乱, 吴 中人於此避难,食桃李实者,皆得仙。”参见“ 桃源 ”。
《國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晋朝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文中描述武陵渔人遇见一群因避秦乱世,而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原是陶渊明理想中的居住国度。后用以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宋。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亦用以比喻仙境。《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剑客所集,乌得有城郭署哉!」也称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分类字锦》:桃源玩月(桃源玩月)
刘禹锡 有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诗。
分类:中秋
《國語辭典》:沿波讨源(沿波討源)  拼音:yán bō tǎo yuán
沿著河流探求水源。语本《文选。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比喻探究事物本末。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也作「沿流讨源」、「沿流溯源」。
分類:深究本末
《國語辭典》:沿流讨源(沿流討源)  拼音:yán liú tǎo yuán
比喻探究事物本末。参见「沿波讨源」条。清。严复〈原强〉:「其勉人治群学者,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执因责果之事,惟群事为最难,非不素讲者之所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