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游 → 游遊”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陆船(陸船)
犹今北方之旱船,南方之荡湖船。供游乐之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初,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又以山车、陆船载乐往来。” 胡三省 注:“陆船者,缚竹木为船形,饰以繒綵,列人於中,舁之以行。”
《漢語大詞典》:淫民
游乐怠惰的人。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分類:游乐怠惰
《漢語大詞典》:游荡不羁(遊蕩不覊)
游乐放荡,不受拘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后 閔 以游荡不覊,卓锥无地,姬延之至家,寝食与共,虽伉儷不过也。”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此行岂可替名:“ 蜀 人 郭震 ,博学能诗,游荡不覊,然才识过人。”亦作“ 游荡不羇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殊 少为士人,游荡不羇。”
《国语辞典》:流连荒亡(流连荒亡)  拼音:liú lián huāng wáng
古代国君巡行天下时,多纵情沉溺于打猎、饮酒等游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后用以形容沉迷游乐而忘归,以致荒废正事。
《国语辞典》:敲锣击鼓(敲锣击鼓)  拼音:qiāo luó jí gǔ
1.敲打锣鼓。多用于民间游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也作「敲锣打鼓」。
2.形容大肆宣扬。如:「这么一点小事,又何必敲锣击鼓,弄得人尽皆知。」也作「敲锣打鼓」。
《国语辞典》:森林游乐区(森林游乐区)  拼音:sēn lín yóu lè qū
森林景观经过规划,而适合休閒游乐的处所。如:「太平山森林游乐区」。
《国语辞典》:逸游自恣  拼音:yì yóu zì zì
恣意安閒的游乐。《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分类:恣意游乐
《国语辞典》:蹦蹦车(蹦蹦车)  拼音:bèng bèng chē
森林游乐区中,供游客在固定范围内开著玩的车子。车身以坚实木头构成,前面安装一对轮子,车架内的前后各钉上二片木板,充当椅子。因乘坐起动后,会蹦蹦蹦的发出声响,故称为「蹦蹦车」。
《国语辞典》:游乐林(游乐林)  拼音:yóu lè lín
具有户外休閒活动设施,可供作游乐、休憩、狩猎、露营等活动的森林。
《国语辞典》:超级玛璃(超级玛璃)  拼音:chāo jí mǎ lì
一种电动游乐器的游戏程式。由日本人发明。游戏中,人们控制萤幕上的主角玛璃,通过各式各样危险的陷阱,去拯救被恶魔俘虏的公主。
《国语辞典》:摩天轮(摩天轮)  拼音:mó tiān lún
一种游乐设备。为直立的圆形高大转轮,转轮周围设有吊篮可供乘坐。当机器开启时,吊篮随转轮转动升降,可饱览远近风光。
《国语辞典》:杉林溪  拼音:shān lín xī
介于溪头与阿里山之间的森林游乐区。属南投县,占地约四十公顷,风景据点有青龙瀑布、石井矶、燕庵等。
《国语辞典》:视讯器(视讯器)  拼音:shì xùn qì
记录以及传送视觉资讯的仪器,如电脑终端机、电视、掌上型游乐器。
《漢語大詞典》:鞲鹰绁犬(韝鷹紲犬)
臂套上蹲着鹰,手里牵着狗。借指纨袴子弟放浪游乐的生活。隋书·列女传·刘昶女:“﹝居士﹞每韝鹰紲犬,连骑道中,殴击路人,多所侵夺。”
《国语辞典》:儿童乐园(儿童乐园)  拼音:ér tóng lè yuán
有各种设备供儿童游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