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淹详(淹詳)
渊博周密。宋书·自序传·沈正:“子 正 字 元直 ,淹详有器度,美风姿,善容止,好 老 庄 之学。” 唐 陆贽 《兴元论中官及朝官赐名定难功臣状》:“睿旨淹详,復询庸贱,惟精惟慎,允谓防微。”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言语淹详,华旨会利。”
分類:渊博
《漢語大詞典》:淹明
渊博通达。宋书·刘勔传:“思怀亮粹,体业淹明。”
《漢語大詞典》:渊匠(淵匠)
学识渊博的人。《宋书·隐逸传·雷次宗》:“自游道餐风,二十餘载,渊匠既倾,良朋凋索。”
分類:学识渊博
《漢語大詞典》:博练(博練)
(1).渊博练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是以 桓谭 疾其虚伪, 尹敏 戏其深瑕, 张衡 发其僻谬, 荀悦 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2).深谙。南史·王弘传:“ 弘 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分類:渊博练达
《漢語大詞典》:丑博(醜博)
广博,渊博。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作诗能不隶事而浑厚老到,方是实学。若捃摭故实,翻腾旧句,或故寻僻奥,以炫丑博,乍可潜形 牛渚 ,终遭 温嶠 然犀。”
分類:广博渊博
《國語辭典》:掉书袋(掉書袋)  拼音:diào shū dài
讥笑人喜欢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的毛病。《十国春秋。卷三二。南唐。彭利用传》:「对家人稚子,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谭,俗谓之掉书袋。」也作「调书袋」。
《漢語大詞典》:博实(博實)
渊博充实。《宋书·天文志一》:“以纬书为穿凿, 郑玄 为博实,偏信无据,未可承用。”
分類:渊博充实
《漢語大詞典》:赅洽(賅洽)
广博,渊博。 清 戴名世 《孔庙从祀议》:“如 毛 郑 之释经,於名物固为賅洽,而义理间有差舛。”清史稿·文苑传二·祁韵士:“ 李 藏书十餘楹,多善本, 韵士 寝馈其中五年,益賅洽。” 黄侃 《礼学略说》:“ 陈友仁 周礼集説,亦賅洽。”
分類:广博渊博
《漢語大詞典》:鸿学(鴻學)
指具有渊博学问的人。 唐 舒元舆 《问国学记》:“至於西,有高门,门中有厦屋。问之,曰:此论堂也。予愧非鸿学,方论,不敢入。”
《漢語大詞典》:宏迈(宏邁)
谓渊博出众。 明 李东阳 《送宪副李君提学浙江序》:“君见识超絶,学问宏迈,练政务,精律例。”
分類:渊博出众
《國語辭典》:瑰儒  拼音:guī rú
博雅的儒者。晋。郭璞 山海经序:「而谯周之徒,足为通识瑰儒,而雅不平此,验之史考,以著其妄。」
分類:渊博学者
《漢語大詞典》:渊淑(淵淑)
学识渊博,品德美好。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追思 嘉 勋,实不可忘”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故军祭酒 郭嘉 ,忠良渊淑,体通性达。”
《漢語大詞典》:渊嶷(淵嶷)
谓幼年渊博聪慧。《云笈七籤》卷五:“真人幼独标挺,含真渊嶷。长史器异之。”
《漢語大詞典》:炳博
谓文章绚烂,学识渊博。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 褒 气有逸伦,雅繢信炳博。” 褒 , 汉 王褒 。
《漢語大詞典》:逞博
谓显示自己知识渊博。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下:“若有意逞博,搦管时翻书抽帙,搜求新事新字句,以此炫长,此贫儿称贷营生,终非己物,徒见蹴踖耳。”《四库全书总目·小学三·诗本音》:“若 毛奇龄 之逞博争胜,务与 炎武 ( 顾炎武 )相詰难,则文人相轻之习,益不足为定论矣。”《语文导报》1986年第8期:“传统训诂学由于理论单薄、包罗万象、墨守经传、逞博烦琐、穿凿附会等弊病受到人们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