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清风(清風)  拼音:qīng fēng
1.清微、凉爽的风。《三国演义》第一回:「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舟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
2.清新高洁的风格、品格。《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我扶立当今圣明主,欲播清风千万古。」
《國語辭典》:泠泠  拼音:líng líng
1.拟声词。形容清脆激越的声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2.清凉。《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3.言谈清逸脱俗。《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
《漢語大詞典》:清阴(清陰)
(1).清凉的树阴。 晋 陶潜 《归鸟诗》:“顾儔相鸣,景庇清阴。” 唐 薛能 《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
(2).喻恩泽。 宋 苏轼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3).谓天气阴凉。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國語辭典》:夜气(夜氣)  拼音:yè qì
1.平旦清明之气。自入夜至于平旦,因人未与外界事物接触,故而产生清明纯净之气,此时良知最易呈现。《孟子。告子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2.夜间的空气。南朝梁。刘孝仪〈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唐。韩愈〈李花〉诗二首之一:「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國語辭典》:清泠  拼音:qīng líng
1.清净凉爽。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鸿爌炾以爣阆,飋萧条而清泠。」唐。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邱记:「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
2.形容声音清脆悠扬。唐。元稹〈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宋。陈允平〈酹江月。汉江露冷〉词:「一曲清泠声渐杳,月高人在珠宫。」
《國語辭典》:泠然  拼音:líng rán
1.轻妙的样子。《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2.领会、体悟的样子。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四。四分律。注》:「许叔重曰:『泠然解悟之意也。』」
3.清凉的样子。唐。常建〈西山〉诗:「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4.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试敲一下,其声泠然。」
《漢語大詞典》:生风(生風)
(1).产生风。形容清凉。 汉 班固 《白虎通·八风》:“阴合阳以生风也。”后用“生风”形容清凉、轻快或声威雄猛。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归乎生风之广厦兮,脩 黄轩 之要道。”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长袖奋而生风,清气激而绕结。”《诗刊》1977年第10期:“假如我是四蹄生风的白龙马哟,一定还要插上副金色的翅膀,奔向那伟大的 北京 城。” 郭沫若 《暴虎辞》:“毛血成雨,咆哮生风。”
(2).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论:“ 李膺 振拔污险之中,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公久在西掖,声华满路,一昨迁拜中宪,臺阁生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傅玄 善言儿女之情,而刚正嫉恶,臺阁生风。”
(3).谓横生枝节,扩大事态。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民政:“时朝廷初行新法,所遣使者,皆新进少年,遇事生风,天下骚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一种贪恶之人,意想诈人,遇事生风,訐私扬短。”
《國語辭典》:寒玉  拼音:hán yù
1.玉质清冷,故称玉为「寒玉」。唐。白居易〈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床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明月、溪水、寒竹等。唐。雍陶 韦处士郊居诗:「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唐。李群玉 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3.比喻容貌清俊。唐。贯休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诗:「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州。」
《國語辭典》:洒然  拼音:xiǎn rán
1.吃惊的样子。《庄子。庚桑楚》:「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2.寒冷的样子。《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宋。范仲淹〈鄠效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3.肃然起敬的样子。《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是日观范雎之见者,群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國語辭典》:风凉(風涼)  拼音:fēng liáng
1.凉爽。如:「今天天气很风凉。」唐。符载〈宣城送黎山人归滁上琅琅山居序〉:「朱轩洞开,四壁风凉。弹弦清歌,络绎行觞。」《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夜晚了,天又风凉,我慢慢走到家去,明早再来不迟。」
2.指凉风。唐。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诗:「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3.冷言讥笑别人的话。即风凉话。如:「你总该帮忙一下,别尽在那里说风凉。」
4.风寒。《红楼梦》第四二回:「太夫人并无别症,不过偶感一点风凉。」
《國語辭典》:风凉(風涼)  拼音:fēng liang
在有风的地方纳凉。如:「夏天午后,他喜欢到公园树下风凉一下。」
《漢語大詞典》:清切
清凉而急剧。指秋时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侯清切。” 王冰 注:“清,大凉也;切,急也,风声也。” 于天星 按:“秋时之气也。”
《國語辭典》:清冷  拼音:qīng lěng
1.清凉而略带寒意。如:「深夜里,清冷的秋风徐徐吹来,令人倍觉凄凉。」
2.冷清。《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國語辭典》:凉气(涼氣)  拼音:liáng qì
秋气、寒气。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七:「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宋。梅尧臣〈吴长文紫微见过〉诗:「近因秋雨来,纤纤有凉气。」
《國語辭典》:冷泉  拼音:lěng quán
水温较当地年平均温低且含矿物质泉水。
《漢語大詞典》:清宫
(1).洒扫房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将説 楚王 ,路过 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清理宫室。古代帝王行幸所至,必先令人检查起居宫室,使其清静安全,以防发生意外。史记·孝文本纪:“乃使太僕 婴 与 东牟侯 兴居 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于 代邸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遗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司马贞 索隐引《汉仪》:“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扫室涂椒,清宫候輦。”
(3).清凉的宫室。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4).指清越的宫调声。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扬《激楚》之清宫兮,展新声而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