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混杂(混雜)  拼音:hùn zá
混合杂乱。《红楼梦》第一三回:「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國語辭典》:鱼龙混杂(魚龍混雜)  拼音:yú lóng hùn zá
比喻各种不同身分地位的人混聚在一起。《红楼梦》第九四回:「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一来你们也洗洗清。」《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人数多了,自难免鱼龙混杂,贤愚不分。」也作「龙蛇混杂」。
分類:和龙混杂
《國語辭典》:龙蛇混杂(龍蛇混雜)  拼音:lóng shé hùn zá
比喻愚贤不一的人混在一起。《红楼梦》第九回:「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我这座国子监衙门,管著天下十七省龙蛇混杂的监生。」也作「龙蛇浑杂」、「龙蛇杂处」、「鱼龙混杂」。
《國語辭典》:混淆  拼音:hùn yáo
1.杂乱无别。《抱朴子。外篇。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也作「溷肴」、「溷淆」、「浑殽」。
2.扰乱观念、事物,使人无法分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布散谣言,混淆是非。」
《國語辭典》:拉杂(拉雜)  拼音:lā zá
1.不论好坏,都同样处理。如:「东西品质的好坏当分清楚,不该随意拉杂。」《乐府诗集。卷一六。鼓吹曲辞一。古辞。有所思》:「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2.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如:「写论文要条理清晰,切忌拉杂无章。」
《漢語大詞典》:混并
(1).合并;统一。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华夏乐化,戎狄混并。”太平御览卷一引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分裂之时,则必思混并。”
(2).杂乱;混杂。 晋 左思 《蜀都赋》:“舆輦杂沓,冠带混并。”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时当无事则鸡犬混并,运属有戎则豺狼密邇。”
《國語辭典》:杂错(雜錯)  拼音:zá cuò
间杂、错杂。《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舒妙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纮传》:「贤愚杂错,长幼失叙。」也作「杂厝」。
《國語辭典》:淆杂(淆雜)  拼音:yáo zá
混杂不清。《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张温传》:「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也作「殽杂」。
分類:混杂
《漢語大詞典》:合杂(合雜)
(1).混杂;嘈杂。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儒教:“流俗妇人,多於 孔庙 祈子,殊为褻慢,有露形登 夫子 之榻者。 后魏 孝文 詔 孔子庙 ,不听妇人合杂祈非望之福。然则聋俗所为,有自来矣。” 唐 吉皎 《七老会诗》:“寧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
(2).犹交错。 唐 蔡希综 《法书论》:“八分、章草、古隶等体要相合杂,发人意思。”
《國語辭典》:殽杂(殽雜)  拼音:yáo zá
混杂不清。《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然铸钱之情,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唐。于邵与斐谏议虬书〉:「风流更代,纷然殽杂。」也作「淆杂」。
分類:掺杂混杂
《國語辭典》:糅杂(糅雜)  拼音:róu zá
杂乱不整。《梁书。卷四一。列传。王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清史稿。卷四二○。列传。曾璧光》:「省城附近诸匪糅杂,出没无常。」
分類:混杂
《國語辭典》:杂厕(雜廁)  拼音:zá cì
杂错、纷乱。汉。王充《论衡。齐世》:「善恶杂厕,何世无有?」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分類:混杂夹杂
《漢語大詞典》:烦溷(煩溷)
混杂。 宋 苏辙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分類:混杂
《國語辭典》:揉杂(揉雜)  拼音:róu zá
混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分類:混杂
《漢語大詞典》:和杂(和雜)
混杂;掺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梜榆,刺榆,凡榆三种色,别种之,勿令和杂。”魏书·食货志:“铜必精练,无所和杂。”